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机制*

2015-03-08 08:54樊炳良钟康惠冯德新杨成业白荣龙丁国玺
现代矿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辉绿岩金属矿床铅锌

樊炳良 钟康惠 白 涛 冯德新 于 涛 杨成业 白荣龙 丁国玺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

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机制*

樊炳良1钟康惠1白 涛1冯德新2于 涛1杨成业1白荣龙1丁国玺1

(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西藏地勘局地热地质大队)

西藏洛隆县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复式缝合系,嘉玉桥变质地体,矿区主要出露上三叠统孟阿雄群二组(T3ma2)和侏罗系罗冬群第一岩组(Jld1);矿区内发育一系列NW—SE向断裂构造,其中,F1断裂属导矿、容矿构造。结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石特征,分析了该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初步认为该矿床属层控碳酸盐热液脉型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机制 成矿模式

西藏纳多弄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洛隆县山脊以北,属达龙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95°59′00″~96°00′00″,北纬30°49′30″~30°51′00″。纳多弄矿区大地构造位于班公湖—怒江复式缝合系(Ⅲo),怒江—瑞丽江燕山早期缝合亚系(Ⅲo-2),嘉玉桥变质地体(Ⅲo-2-2),地处三江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属怒江断裂构造带的西北段[1-4]。为了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对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1 矿床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质特征

1.1.1 地 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孟阿雄群二组(T3ma2)和侏罗系罗冬群第一岩组(Jld1)。前者见于矿区中部、北东部;后者主要位于矿区南西、南、北东等地区,不连续分布。

(1)上三叠统孟阿雄群二组(T3ma2)。结晶灰岩分布于矿区的大部、占图幅范围的60%,面积约2.5 km2,结晶灰岩呈NW—SE走向,倾向SW,倾角40°~60°不等。岩石呈灰—黑灰色,具薄—中层状,受构造影响,岩石十分破碎,裂隙节理发育。白云质灰岩分布于矿区中部构造破碎带两侧及南部的辉绿岩附近,占图幅的15%,面积约0.6 km2,白云质灰岩沿岩体外围出露,产状与结晶灰岩相当,呈灰色或白灰色,薄—中层状,受辉绿岩的影响,岩石破碎,变质程度较深。

(2)侏罗系罗冬群第一岩组(Jld1)。岩层总体为1套细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黑色板岩夹炭泥质结核。该岩组与下伏上三叠统孟阿雄群第二岩组呈不整合接触。

1.1.2 构 造

(1)F1断层。该断层是矿区的主控断层,同时也是控矿和容矿构造,该断层带宽约5~20 m不等,在断层带中,充填有方解石脉,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及铅锌矿体均在破碎带中呈条带状分布,方解石脉最宽约8 m,石英脉宽为0.2~2 m,铅锌矿宽约10.5 m不等。经断层两侧的岩性对比,该断层具有一定的位移和拉伸特征,断层性质为张性断裂构造。

(2)F2断层。F2断层产状232°∠28°,宽度2~4 m,该断层所处位置为一明显的凹槽地形,位于矿区中部,该断层内见有大量的黄褐色褐铁矿化转石以及纯白色块状石膏,断层内有一厚度约1.2 m的石膏层,其走向与F2断层一致,地表延伸长约10 m,石膏层内有铁染现象。

(3)F3断层。该断层产状234°∠59°,宽度2~20 m,断层位于矿区西南侧,断层两侧岩性不同,一侧为侏罗系罗冬群岩组,另一侧为孟阿雄群二组结晶灰岩,该断层是侏罗系罗冬群第一岩组与孟阿雄群二组灰岩的分界线。

1.2 矿体特征

该矿床由3处矿体组成,呈条带状、似层状产出。主矿(化)体长约1 600 m,其中工程控制长约 1 100 m,根据化探异常及物探异常推测长约500 m,矿体地表平均宽度12.00 m,矿体产状为70°~95°∠70°~77°。矿体平均品位:Zn为2.36%,Pb为4.22%,Ag为27.66×10-6。矿体在深部具有变宽的特征,矿体地表出露标高为4 700~5 282.9 m。确定矿体具有连续性好、在矿体深部具有变宽、品位变富的趋势。在矿区F3断层中,断续发育铜、铅矿化体。铜矿化体宽约1.20 m,以孔雀石、蓝铜矿及少量黄铜矿为主,矿石具有角砾状构造。铅锌矿化体宽2.50 m,矿石以块状、浸染状为主。矿区广泛发育辉绿岩脉、岩株、岩墙,推测矿区铅锌矿体与辉绿岩具有密切关系。

1.3 矿石特征

纳多弄矿区矿石主要为铅锌矿石,主要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矿石以块状、脉状、不规则网脉状、浸染状以及角砾状构造为主。矿区发育辉绿岩,呈岩墙、岩株产出。矿区西侧辉绿岩呈透镜体状分布,长轴走向为NW—SE,呈浅灰绿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在矿区05线07线间,发育3处面积较小的辉绿岩岩株,呈近NEE向展布,推测该3处岩株在深部可能为同一岩体。矿区18勘探线附近发育长120 m,宽2~15 m辉绿岩岩墙,呈EW向展布。矿区20勘探线以北,发育长大于550 m辉绿岩岩墙,宽约20 m,呈NW向展布。

1.4 围岩蚀变

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主要近矿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

2 矿床成因机制

据纳多弄矿区的矿物成分、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矿石组构特征,矿体赋存部位特征,围岩条件和围岩蚀变特征以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等因素,认为纳多弄矿床是受碰撞造山作用所产生的逆冲推覆构造以及地层岩性双重控制,为与含矿流体大规模运移和演化有关的层控碳酸盐热液脉型矿床。

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的总体构造格局下,由于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导致那曲—洛隆弧前盆地内的沉积地层大量脱水,形成富含铅、锌、银等金属元素的盆地卤水。该类富含成矿元素的流体,即盆地卤水含矿流体,沿着深部断裂系统长距离迁移,在其迁移流动过程中,从所流经盆地内的沉积地层中淋

滤出富含铅、锌、银等金属元素而成为含矿流体。当含矿流体通过陡倾斜的逆冲断裂系统进入因侧向挤压而强烈破碎的上三叠统孟阿雄群(T3ma)和侏罗系罗冬群(Jld)中后,由于温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与围岩发生反应,沉淀出矿质,从而形成构造与地层双重控制的层控型脉状铅锌银矿。

综上所述,建立的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见图1。

图1 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3 结 语

根据已有的工程资料以及野外踏勘资料,结合纳多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物成分,矿物组合及矿石组构特征,矿体分布特征,以及围岩条件和大地构造环境等因素,认为该矿床为层控碳酸盐热液脉型矿床。纳多弄矿区找矿线索明显,矿石品质良好,区域内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且具有下部矿体变大、品位增高的特点,据野外踏勘资料显示,该区域内找矿前景巨大。

[1] 何显川,马润则,冯德新,等.藏东洛隆纳县多弄地区辉绿岩初步研究[J].新疆地质,2014,32(1):102-107.

[2] 潘桂棠,肖庆辉,陆松年,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中国地质,2009,36(1):1-27.

[3] 李冀蜀,陈红娟.西藏纳多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重磁特征及找矿规律[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3-94.

[4] 魏 栋,钟康惠,宋小琴,等.西藏纳多弄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J].四川有色金属,2011(3):18-19.

*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编号:13TD0008)。

2014-12-08)

樊炳良(1988—),男,硕士研究生,610059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猜你喜欢
辉绿岩金属矿床铅锌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内蒙古林西县北三段银铅多金属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河南崤山东部浅覆盖区磁异常特征及其银铅锌找矿预测
湖南仁里铌钽稀有多金属矿床经济价值及其找矿启示
湘南长城岭锑铅锌多金属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