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晶 樊斌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普通高校理工课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的启蒙语言课程,学好该课程是建立学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将模块化目标教学法引入到该课程,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可行方法。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目标教学法;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4-0142-02
C语言是一中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自1972年被推出之后,C语言迅速成为世界上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之一。《C语言程序设计》是介绍C语言的一门课程,它在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中被广泛开设。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理论课和上机课,理论课主要是以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解和演示为主,而上机课则是学生在机房完成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的过程,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的提问给出一些指导。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学生能听懂教师讲授的内容、能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为目标,对于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研究能力等方面没有探索和研究,这种只重视知识传播而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是不相符合的。因此,探索出一条教学的新路子,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 传统的目标教学法及存在问题
目标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1],这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内容和教学主线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目标教学法将一次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和目标测评这几个阶段[2]。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有目的地学习,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这种目标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课程,在笔者教学和向其他教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这种目标教学法有些流于形式,并没有将该教学法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比如,以某一门数学课程为例,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授课,在某一次课开始时,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学生也是在一开始建立了一下学习目标,而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时还是以教材为主线,并没有时刻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而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跟随老师,以听懂概念、定理、计算方法为主,也忽略了自己最初的学习目标。再比如,在目标测评阶段,有些课程只是在本节课结束之时,口头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和任务,后期不对作业进行检查和批改,或者由于课时紧张,没有时间去做相应的反馈和矫正,那么,目标教学法的优势也就无从发挥。就以《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来说,目前,目标测评阶段只能依靠上机课学生去完成教师的作业来反映,一方面学生只局限于教师的相关任务,没有创新和探索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数量很大,教师也没有时间去一一检查和评价,从而,也没有依据去判断课程的授课效果,这样,目标测评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2 模块化目标教学法
2.1模块化目标教学法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目标教学法相比,模块化目标教学法最大的区别是不以一次课作为一个教学单元,而是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内容,划分出更完整的一个教学模块,以一个模块作为教学单元,来实施一个完整的目标教学过程。此处,我们就以《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来探讨这种模块化目标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在学习了林清夫教授[3]的“单元目标教学法”在某门课程中的应用之后,笔者对C语言这门课程的模块化目标教学法做出如下的总结。
(1)根据课程内容,划分教学模块
这个阶段,可以看成是备大纲和备教材的阶段。以往的教学,我们以一节大课作为一个授课单元,去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模块化目标教学法中,首先,要破除这种划分方式,我们要以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等来划分教学模块。比如,将C语言概述和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这些不需要上机操作的理论性知识划分成一个教学模块。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似的授课方法。
(2)根据教学模块,确定教学目标
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许多完整的模块之后,根据具体内容和特性以及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目前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出符合大多数人认知和理解以及可提升的目标,再根据具体教学过程来逐步实现这些目标。
(3)选择合理的授课类型
这里提到的课程类型,是学习林清夫教授的思想,在传统的理论课和上机课的基础上,细化和发展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授课形式。以C语言课程为例,可以划分出一下几种授课类型,包括理论课(认知课)、实践课、交流研究课、测试课。其中,理论课主要适用于基本概念、理论的讲授和理解;实践课也就是之前的上机课,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来进行适当的练习,以此来掌握一些常用算法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交流研究课,是在训练课之后,根据训练的情况,学生分组提出一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一些新的想法以及现实中的应用,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课后分组研究交出报告等方式来达到交流研究的目的;测试课,则是针对教学目标专门设置的评测环节,可以以课堂提问、随堂测试、上交小组作业等形式来实现。
设置的这些课程并不是在每个教学模块中都使用,这也是实际课时不允许的,所以,要根据教学模块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课程类型,比如纯知识型的模块就只选择理论课和测试课,而需要掌握算法的模块,就需要以上四种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
2.2模块化目标教学法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目标教学法,模块化目标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总结如下:
(1)避免了传统目标教学法流于形式的缺陷,真正做到以教学目标为主线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传统的目标教学法每次课都按照一个模式去教授,而且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可操作性等问题,实际上传统目标教学法的每个环节并没有真正实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由于课程大纲所规定的课时有限,所以传统的教学中,更多是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简单应用,而知识点的延伸以及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往往没有时间去完成,教师也很少提及,而能够自己主动去课外学习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在模块化目标教学法中,虽然课时并没有增加,但是由于一些模块课程设计的要求,需要有交流研究课和测试课,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下去做相关的自学和研究,以便在课堂上能够参与讨论、完成测试等任务。比如:要学习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及相关算法,在实践课之后,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实践课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还需要去寻找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应用和问题,在交流课上进行讨论和解决,而对于一些学有余力、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进行一些主动的研究来在课堂上讲解。这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兴趣和成就感的途径。
(3)灵活考核形式,以考查能力为目标
由于对于每个教学模块,都必须有测试课,而这个测试环节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为了激发每位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所有的测试都可以列入最终成绩的比例中,改变传统的笔试加上机的考核方式,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一切以应试为目的的考试,更多地考查学生的能力。
3结束语
采用模块化目标教学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途径,但是前提是要合理划分教学模块、设定教学目标、选取课程类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实施每一个环节。这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而这种方法,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美]安德森LW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谭晓玉等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10):28-35.
[2]徐炳文,杨育标.目标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8):113-115.
[3]林清夫.工程图学教学中“单元目标教学法”的探讨[J].工程图学学报,2007(5):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