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燕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421001)
宋海霞 (湘潭大学体育部 411105)
宋海辉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410076)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以南华大学为例
宋海燕 (南华大学体育学院 421001)
宋海霞 (湘潭大学体育部 411105)
宋海辉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410076)
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运用有氧体育运动能提高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南华大学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及忍耐性较差。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干预后,发现南华大学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人的心理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具有多变性特点,其提高只能说明是近一段时间的心理水平,而不能代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想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就必须建立长效的干预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措施。
体育 健康教育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机遇与挑战的增多必然会对人才的心理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正如联合国专家曾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激烈,90后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也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学业、就业、情感以及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压力都使得这一群体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且有日益突出的趋势。从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从80年代开始,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心理疾病成为了大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轻生的主要原因,并因此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令人深思,而各大高校频发的学生轻生事件更是凸显了部分大学生严重的心理危机。本文拟通过对南华大学部分90后大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干预后其心理健康问题发生变化的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利用高校体育教育资源来促进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之路。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2013级和2014级中不同专业的60名90后大学生作为干预对象。通过查阅大量有关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献资料,从理论上对本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本文的设计、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干预教育前我们走访了湖南省多所高校的体育及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本研究的程序、方法进行了咨询和探讨,就各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现状、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咨询,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南华大学在一、二年级开设了体育选项课、体育理论等课程,对体弱、病、残等无法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同时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太极拳项目也渗透到了各个体育选项课教学中,并在教学目标上作了明确的要求。南华大学的教学大纲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所积累的经验做出适当的调整,并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向大学生传授健康知识。
(一)人际交往上所体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调查,本研究中随机选取的90后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且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少有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迅速的与同学、老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部分90后大学生由于自卑、消极内向、猜疑等心理障碍的存在,而导致在人际关系上常受挫折,使他们与同学和老师间交往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于理想化而不能如愿以偿。另外,由于90后大学生的个性、习惯、爱好千差万别,交往中缺乏互相的容忍谦让礼仪,也使他们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容易受到挫折,从而产生对人际交往的困惑、矛盾、逃避交往甚至自我封闭等心理障碍。
(二)学习状况上所体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调查数据分析,南华大学90后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管理都不同于初高中时的应试教育。大学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学生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学习的形式各式各样,内容外延空间广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因此,部分90后大学生在学习上会遇到许多不适应和挫折,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弱、容易出现焦虑和紧张等情绪,容易丧失自信心及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障碍如果不加以干预必然会导致他们学业不精,学习成绩不理想,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三)情感表现方式上所体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问题是90后大学生心理最为明显的表现方式。90后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逐渐成熟的青少年发展期,同时性心理的发展也处于发展和成熟期,性意识的觉醒引起其对异性的关注、好奇甚至渴望,又加上他们还不能完全调控自己的情绪,各种矛盾的出现都会成为情感的困扰。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就业期望让所体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自从大学扩招开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凸显出来,90后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那天起,择业就成了他们日常谈论的话题,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他们每个人的梦想。在就业过程中,来自社会环境、家庭、恋人、朋友、老师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和矛盾冲突,这也将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学生由于遭受挫折甚至会引发自残甚至反社会的行为问题。
利用体育与健康教育来干预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谓形式多样。通过资料研读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我们认为选择有氧运动项目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身体素质练习和一些体育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我们将体育与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健康的整个试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4周,其中包括两个学时的健康教育理论课。整个干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以养成习惯、促进健康为目标,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健身性、实用性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认识,最后渐渐地把这种认识转化成为一种技能和方法。在试验教学中,开展教学内容主要以有氧运动锻炼为主,如慢跑、有氧健身操、游泳、瑜伽、传统体育(太极拳、气功等)。
1.采取干预教育实验后,90后大学生们在心理健康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日常行为规范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的人数较干预前上升15.56%;有中度以上问题的学生下降了0.9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在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及忍耐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利用体育与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干预后得知,此干预措施切实可行,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虽然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提高南华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效果,但人的心理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具有多变性,只能说明是近一段时间的心理水平,而不能代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想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建立长效的干预机制和更加完善的措施。
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潜能及创造力的开发,更要重视他们的求知欲和各种兴趣的培养。根据他们的情绪特点,匹配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施以情感教育,可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对任何人来说只要适度,对身体锻炼都是有益无害的。对于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转型期的大学生而言,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把干预措施和行为变化的过程有机联系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快感,从而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干预教育的开展要注意因人而异,关注个体间地区和人文的差异,结合实际,保证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特点,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校体育氛围环境;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硬件设施,在业余及空暇时间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身、竞赛、表演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长期的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其专项技能,积极开展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专项教育培训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1]王巍.东北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8.
[2]丁颖.论死亡意识教育——向死而生的教育视角[D]. 河南大学,2006.
[3]余世和.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体育疗法的个案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9.
[4]吕一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15-17.
[5]孙成友,谭志刚,陈鑫林.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
[6]赵振武,鲍君洁.体育与健康教育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J].体育观察,2013(12):24-26.
201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体育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编号:2012SJG224。
(责编 吴海婷)
表1
(责编 张文娟)
宋海燕(1977— ),女,湖南衡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宋海霞(1978— ),女,湘潭大学体育部讲师。
宋海辉(1978-),女,长沙理工大学体育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