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民,张 鹏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放射科,河南 许昌 461000)
骨折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的意义重大,但肋骨骨折,尤其是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常规X线和普通CT检查有较大局限,易造成误诊,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医疗纠纷。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临床怀疑肋骨骨折,但常规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患者356例,评价64排CT在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6例,其中男243例,女113例,年龄15~76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或咳嗽时胸痛、局部压痛等。均行DR胸部后前位、双斜位片及双能量减影摄片检查,由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阅片后判定为骨折阴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排CT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双臂自然上举,于一次闭气后完成扫描。扫描范围自第1肋骨上缘至第12肋骨下缘,包括整个胸廓肋骨。螺旋CT容积扫描,120 kV,700 mA,准直器宽度40 mm,螺距 0.925,层厚5 mm,层距5 mm,重建层厚0.625 mm,骨算法重建。将常规横断面图像和重建薄层图像均传至Advantage Workstation 4.4后处理工作站,行 MPR、MIP、VR、CPR 等。
1.3 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肋骨隐匿性骨折指由不同程度外伤造成的不易被常规X线片(包括CR、DR)所发现的肋骨骨折。在64排CT任何方位薄层图像上或C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上观察到肋骨的骨皮质或骨小梁断裂、凹陷、隆起均为确诊肋骨骨折的CT表现。
356例中,DR检查均未发现肋骨骨折,在64排CT图像上共发现578根肋骨骨折(图1,2),其中不完全性骨折393根;单发肋骨骨折118例,多发肋骨骨折238例;伴随肋软骨骨折124例,胸骨骨折129例,肩胛骨骨折137例,锁骨骨折97例,胸、腰椎骨折(包括腰椎横突骨折)121例,肺挫伤23例,少量气胸42例,少量胸腔积液65例。
图1 男,46岁,胸部挤压伤,DR诊断为无明显外伤性改变 图1a 横轴位CT示肋骨内缘骨皮质凹陷(箭头),骨折高度可疑 图1b MPR在任意斜面上清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箭头),明确肋骨骨折诊断 图1c VR清晰观察到骨折的位置、形态(箭头)图2 男,28岁,交通事故患者 图2a 右侧肋骨DR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 图2b MIP在合适的层厚上可直接显示骨折线的走行(箭头),对比度也较高 图2c CPR可在一幅图像上显示整根肋骨的全貌,可清晰显示骨折线(箭头)
肋骨结构单薄,在各种创伤和交通事故中,肋骨骨折容易发生。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肋骨骨折的方法[1-2],但由于常规X线片密度分辨力低于CT,对于隐匿性骨折的判断能力不高,即使DR胸部后前位、双斜位及双能量减影检查也易误诊[3]。走行弯曲的肋骨往往分布在若干层CT横轴位扫描图像上,常规CT在判断隐匿性骨折的方面往往有局限[4-6]。64排CT容积扫描具有短时相的扫描、高品质的重建图像、图像分辨力的各向同性等特点,再加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为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7]。
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0.625 mm薄层重建图像,以及MPR、MIP、CRP、VR等方法。MPR依据分辨力各向同性的特性,可以获得ROI清晰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或任意平面的二维图像,在任意斜面上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并对邻近的胸膜有无增厚、软组织是否肿胀等作出判断。MIP可以真实反映组织的密度变化,选择合适的层厚可以直接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对比度也较高。CRP可选取兴趣肋骨,自根部至末端画线,使得不同层面的肋骨展示在同一层面图像上,显示出单根肋骨的全貌。VR图像具有三维解剖关系显示直观、可任意角度旋转等特点,对观察骨折线的位置、骨折部位、判断的骨完整性等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思路,笔者认为,在观察时,应先使用VR图像对整个双侧肋骨进行初筛,可直观获取患者双侧肋骨的整体印象,直接诊断较为显著的骨折,并在薄层图像上实现逐根肋骨平滑展示;对于疑似肋骨做好记录,使用计算机后处理“点对点”的软阅读将疑似点定位于相应的薄层或VR图像上,反复观察,相互印证;并可对疑似点行MPR、MIP、CRP等,基本实现了所有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符合相关文献[8]报道的100%的诊断符合率。但也应注意到,虽然64排CT的扫描时间大为缩短,但对于创伤患者,其闭气时间仍较长。在检查前应训练患者进行呼吸配合,以免图像受呼吸运动 伪 影 的 干 扰[9]。
总之,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64排CT能充分显示其部位、骨折线情况,可三维立体、准确、多角度显示肋骨的所有结构和微细的肋骨损伤,为临床治疗和法医鉴定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减少漏诊。
[1]王淑丽,王林森,孙鼎元,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89-1292.
[2]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5.
[3]吴贵华,彭晋,曾英琅,等.320排动态容积CT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的价值[J]. 东南国防医药,2011,13(6):503-505.
[4]高迁,朱玉春,王建良.64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 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12,10(2):115-117.
[5]刘芝美.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9):853-854.
[6]黄文磊.螺旋CT检查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13(6):811-812.
[7]邓茂松,吴戈,穆锦巍,等.64排螺旋CT对肩胛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92-95.
[8]牛玉军,何翠菊,闫晓虹,等.肋骨骨折各种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4):2161-2165.
[9]张玉彬,刘玉元,唐金祥,等.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限度[J]. 河北医药,2012,34(15):2315-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