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兆财,张志新,高小龙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国际移民汇款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系统GMM分析
崔兆财,张志新,高小龙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近几年,随着国际移民汇款规模的不断扩大,移民汇款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继FDI和外来援助后的重要外汇来源,移民汇款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总结出移民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效应:乘数效应、投资激励效应、贸易抑制效应、技术进步提升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这五种效应最终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水平而影响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经济增长,而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是五个主要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的方法,对选取的49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并且移民汇款的初始效应为负,滞后一期的效应为正;区域实证的结果表明,移民汇款的经济效应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差异,亚洲和拉丁美洲区域的实证结果与整体一致,非洲地区移民汇款滞后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移民汇款;经济增长;系统GMM
自2000年以来,国际移民汇款的规模日趋增大,到2013年已达到了4 140亿美元。作为移民汇款的主要接收国,即世界上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移民汇款正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外汇来源。2014年世行专题报告称,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移民汇款流入量不仅相对于GDP而言数额巨大,有些甚至超过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外来援助的规模,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汇款流入平均约相当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60%。而且与其他形式的流动资本相比,移民汇款具有更加稳定的特征,即使在金融压力时期,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在过去的资本流入突停期间,资本流入量平均下降了14. 8%,而移民汇款却增加了6. 6%。因此移民汇款流入的稳定性意味着汇款可以有助于经常出现宏观经济波动的发展中国家平稳消费和投资,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重要性的逐渐提高,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移民汇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一些机构和学者认为汇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关关系,如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6)[1]、戈斯金(Goschin,2014)[2]、林勇(2011)[3]。而一些机构和学者则发现汇款与经济增长存在消极关系或者两者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如弗兰坎普等(Fullenkamp et al.,2003)[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05)[5]。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整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的方向是怎样的?针对不同区域特征中的发展中国家该效应会不会有所差别?如果移民汇款真的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可能的途径有哪些?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的梳理,整理出移民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效应,分别为乘数效应、投资刺激效应、贸易抑制效应、技术进步提升效应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移民汇款对经济的影响是五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效应的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一)乘数效应
移民汇款流入发展中国家后的去向问题是研究移民汇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环节。很多学者认为移民汇款流入发展中国家后主要的去向是消费、储蓄和投资这三个领域。但是大部分的汇款都流向了消费领域,例如购买食物、房租、医疗和教育等[1]。以往的研究认为只有部分比例的移民汇款用于兴办中小企业和改善农业生产率等生产性投资中,但是移民汇款进入投资除了“生产性投资”这一直接途径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间接途径进入投资,如汇款通过储蓄转为一些生产性投资,通过消费的形式刺激国内生产性投资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利用移民汇款从国外进口投资性产品和生产设备[3]。而在这些间接途径中,移民汇款在流通中的“乘数效应”①在某种条件下,大量移民汇款的流入会通过消费促进接收国国内需求、产出、储蓄和投资,从而产生“乘数效应”。对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格雷索斯(Glytsos,2005)[4]利用传统的动态凯恩斯模型估计了五个国家中移民汇款对消费、投资、产出和进口产生的效应大小,结果发现移民汇款对收入指标产生的乘数效应为2. 3 (投资的乘数效应为0. 6)。纳希雅等(Nsiah et al.,2013)[5]对21个拉美国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每增加1单位移民汇款,会带来接收国国内人均收入0. 3%的增长。
移民汇款的乘数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某些情况下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移民汇款的乘数效应仅仅是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种潜在途径,而这一途径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国内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生产水平的限制,很多的生活用品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移民汇款乘数效应的发挥则会大打折扣,反而会促进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加大贸易逆差的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葛德石(Gedeshi,2003)[8]在研究中发现在阿尔及利亚很大一部分移民汇款都用于购买进口产品了。另外,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用接收到的移民汇款购买的消费品大都是通过小商贩,没有经过税收环节,乘数效应也不明显[3]。而最重要的是,虽然移民汇款会促进接收国国内的消费,但是消费的急剧扩大往往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比如通货膨胀。
(二)投资刺激效应
传统的观点认为移民汇款的动机主要是利他性的,并且主要用于消费。然而有些研究则表明移民汇款同样用于投资用途。洛佩兹等(Lopez-Calix et al.,1990)[9]通过研究萨尔瓦多移民汇款对当地小型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发现,有将近16%的移民汇款用于投资用途。拉克曼(Leichtman,2002)[10]对摩洛哥的研究表明侨汇往往投资于中小企业,用于购买小货车、出租车,投资咖啡馆、旅店和饭馆。移民汇款有两种不同的流动形式:一种是资本流动,另一种是收入转移。汇款不只是补偿性的流动,同样具有其他的商业动机(自利动机)。因此可以考虑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移民汇款的决策取决于国内投资项目的收益,并且移民汇款会激励汇款接收者更多的管理才能;二是移民汇款动机仅仅是出于利他性的,汇款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国内家庭成员的生活支出。尽管对移民汇款有不同的设定,然而以上所提到的两种移民汇款的不同流动动机,都引致了相近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出移民汇款并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收入转移促进了接收国的消费,同样可以通过投资渠道为接收国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在这种情形下,移民汇款随着商业动机的增加与随着收入补偿动机的增长是一样的,尤其是,如果期望收益足够高,移民会对母国进行更多的投资。
(三)贸易抑制效应
通常情况下,移民汇款的流入会增加接收国的外汇储备,有利于接收国的收支账户的平衡。但是同样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如移民汇款对贸易平衡的影响。移民汇款对贸易的影响研究比较多的是“荷兰病问题”。而目前研究小型开放经济体流入资本的“荷兰病效应”的理论分析大都依赖对大型独立经济体的分析模型,如已知的Salter-Swan-Corden-Dornbusch模型。在该模型分析框架中,较高的可支配收入可能会触发总需求的急速扩张,相对于给定价格的可贸易商品,非贸易商品会达到一个对应于实际汇率升值的较高价格水平。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非贸易部门的扩张,造成资源在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间的重新分配。移民汇款对贸易部门也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和劳动力供给效应影响一国的贸易,移民汇款可以看做是汇款接收者的额外工资收入,工资的上升会降低劳动力供给。较高水平的工资造成劳动力供给的骤减,反过来,也会提高生产的成本,造成贸易部门的进一步萎缩。
(四)技术进步提升效应
巴拉哈斯等(Barajas et al.,2009)[11]研究认为汇款可以通过影响投资的效率影响TFP增长率,当然这取决于投资决策的制定者。虽然汇款的接收者可以代表汇款者进行决策,但是在正式的资本流入情况下,家庭成员的决策绝不会比经验丰富的金融中介的决策更有效,因此不同投资决策制定者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杜兰德等(Durand et al.,1996)[12]对墨西哥30个具有移民美国历史的社区进行研究发现具有合作农场(生产合作社)的村镇中汇款用于生产的可能性较高。而在个体层面,由于获得土地和房屋所有权机会的增多,给定的家庭将移民汇款用于生产性用途的可能性增加。这表明,平等性越高的社区越可能通过更有效的渠道将汇款应用到生产性用途上。泰勒和怀亚特(Taylor&Wyatt,1996)[13]对墨西哥的研究结果显示,移民汇款在不同收入的群体中几乎均匀分配,因此产生了降低经济不平等的直接均衡效应。然而,移民汇款在中、低档的收入分配中具有较高的影子价值;对于中、低档收入的家庭,移民汇款为其提供了更多获得生产性资产或者其他互补性投入要素的机会,这也就是移民汇款的第二个均衡效果。
(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移民影响家庭中非移民成员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有许多种,不同的途径可能会因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环境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移民汇款会产生一个积极的收入效应,尤其是当汇款能够补偿移民带来的收入损失的时候,这时,移民汇款的增加会提高家庭成员对教育的投资。在巴基斯坦的农村,短期的跨国流动与更高水平的女性和总的入学率积极相关。麦肯齐等(McKenzie et al.,2006)[14]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有些家庭移民汇款对教育的影响的不明显,但是总体而言,移民汇款对教育的影响还是积极显著的,基本的观点是移民汇款可以减缓家庭中下一代成员接受教育时面临的预算约束,这些预算约束可能是由入学的高成本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造成的。斯塔克(Stark et al.,1997)[15]认为对教育的投资决定同样取决于移民的预期,如果移民具有正向选择,即移民的教育水平越高移民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这时放松流动性约束的移民汇款可能会对人力资本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果家庭中非技能成员的移民造成家庭中成员产生错误的预期,认为没受过教育也能参加非技术工作,这时移民汇款将不能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并会阻碍教育[16]。
(一)模型构建
其中,lnyit是国内人均GDP水平,lnremi,t-j是移民汇款占GDP的比重,lntfpit表示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lnkit和lnhit分别表示国内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controlit表示控制变量,文中选取了经济开放度和政府支出lnopenit和lngovit这两个指标。交互项lnremi,t-j×Inhit和lnremi,t-j×lntfp则分别表示移民汇款通过投资途径产生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技术进步提升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各个变量都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选取的是各国以2005年固定价格的人均GDP数据,数据来源于OECD国家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0—2011年。
解释变量中remi,t-j的数据选取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国际劳工汇款和个人转移。kit、tfpit和hit的数据直接来自于佩恩表8. 0 (Penn World Table 8. 0),①佩恩表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产、收入和价格国际比较研究中心编制的,其中包括了188个国家的详细的宏观经济发展数据。经济开放度指标是通过进出口总额占国内GDP的比重来表示,政府支出选取的是各国的财政支出数据,相关的数据都来自于OECD WDI数据库。
表1 相关指标及数据来源整理
(三)实证结果
根据系统GMM回归的结果(表2),5个回归结果中所有的AR (2)检验结果都非常显著,说明系统GMM的回归中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问题,因此进行系统GMM是合适的。Sargan过度识别检验结果也说明进行系统GMM回归时选取的工具变量是有效的,不能够拒绝关于工具变量有效性的原假设。Wald检验结果显著性水平较高,即拒绝了关于解释变量为0的初始假设,说明各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指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实证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具体地,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移民汇款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1.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
根据多次调试的结果,发现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lnyit-1得出的实证结果最为显著,显著性水平为1%。实证分析中还引入了解释变量lnremit的一阶滞后项lnremit-1,通过对回归结果的观察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国内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并且通过对移民汇款的影响滞后问题的相关检验结果也表明,移民汇款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初始影响为负向效应,一阶滞后处理得出的结果则相反,表明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效应。初始影响的系数为-0. 039,显著性水平为1%,滞后一期的影响系数为0. 022,同样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间接的途径,如通过影响国内人力资本存量,有些研究中还认为移民汇款对物质资本存量也会产生影响,但不管怎样,生产要素转速转换成生产力需要一个过程[17],因此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另一方面,大量移民汇款流入国内,也会造成国内通货膨胀的产生,通货膨胀对国内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内部金融部门的反应程度和应对机制的完善程度。
2.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机制
通过对回归中交互项显示结果的观察,虽然其影响系数明显小于其他的指标,lnremit-1×lnhit-2和Inremit-1×Intfp分别为0. 017和0. 001,但是显著性水平很高,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移民汇款带来的投资刺激所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显著为正,并且移民汇款带动的技术进步提升效应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证分析中引入的两个重要的交互项lnremit-1×lnhit-1和lnremit-1×lntfp分别表示移民汇款影响经济的两个重要的间接效应,即通过提高教育投资的投资水平,增加了国内人力资本存量的水平。再就是通过对生产性活动的投资,提高了国内的生产率水平。移民汇款可以对移民自己以及移民的下一代的教育产生影响,而由于移民汇款的可替代性和教育的高收入弹性,可以推断移民汇款对于移民家庭中后代的受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一些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推断,考克斯-爱德华兹等(Cox-Edwards et al.,2003)[18]的研究发现移民汇款对于降低辍学率具有积极的贡献,在实证中他们的研究运用了“残存函数”估计了移民汇款对辍学率的贡献大小。并且结果还显示,相比于城市地区,该效应在农村区域发挥的更加显著。洛佩斯-科尔多瓦(López-Córdoba,2004)[19]通过墨西哥2000年的普查数据对各省市级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移民汇款对6~14岁儿童的文化程度和高中入学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移民汇款可以直接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也可以间接通过储蓄-借贷途径为中小企业的研发提供资金的支持,从而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但是由于移民汇款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消费领域,投入到生产性领域的比例较小,因此实际中移民汇款对生产率水平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通过交互项lnremit-1×lntfp的系数为0. 001就可以看出,移民汇款虽然会通过影响生产率水平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与上文中的分析一致,但是移民汇款通这一途径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贡献并不大。
表2 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
(四)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的目的是检验实证结果是否随着参数设定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果改变参数设定以后,发现符号和显著性发生了改变,说明实证结果不是稳健的,需要寻找问题的所在。一般根据的稳健性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从数据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调整分类,检验结果是否依然显著。
2.从变量出发,用其他的变量进行替换。
3.从计量方法出发,可以用OLS、FE和GMM等来回归,对结果进行比较,看结果是否依然稳健。
本文的稳健性检验方法选取的是第三种,即从计量方法出发,选取FE (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作为系统GMM回归的稳健性检验结果。具体见表3:
表3 稳健性检验结果
根据表3稳健性检验的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实证结果与系统GMM的结果首先在系数符号上面不存在差异,并且以影响系数的大小也非常相近。说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稳健性较高,得出的结果是可靠的。
(五)区域实证分析结果
关于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许多学者针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样本,得出并不一致的结论。因此有理由推断,移民汇款的经济效应在不同区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本文将所选取的样本按照所在不同地理分布分成了四个主要区域: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而在最后的实证结果分析中,发现欧洲区域的实证结果由于样本容量等的限制,得出的结果并不显著,因此进行了删除处理,最终选取的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三个区域进行不同区域间的移民汇款经济效应差异性比较,得出的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区域发展中国家样本回归结果
根据表4的实证结果,明显的结论是移民汇款经济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的确存在。首先从亚洲区域来看,初始移民汇款指标lnremit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滞后一期指标lnremit-1对经济影响的系数为0. 210,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就从移民汇款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来看,移民汇款通过影响国内人力资本存量这一途径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显著为正向效应,而通过影响国内技术进步这一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效应为负。可能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经济发展跨越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以后,技术进步才会呈现积极的影响。拉丁美洲区域和亚洲的结果类似,lnremit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滞后一期影响为正。非洲区域样本中该结果并不显著,lnremit-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且显著。移民汇款的技术进步途径的实证结果中,非洲区域的结果与亚洲区域结果一致,但是在拉丁美洲则得出相反的结果,移民汇款通过影响国内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显著为正,与最终的实证结果一致。
总之,通过对世界不同区域内的发展中国家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的最终结果证明,移民汇款在不同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效应不管从影响程度、影响方向,还是影响的显著性方面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单纯的从整体层面研究移民汇款的经济效应可能会在一定的偏差。
近几年随着国际移民汇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者开始对移民汇款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且研究的结果也因选取的方法和样本国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种: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经济效应不显著;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产生正向经济效应;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经济效应为负向。本文则通过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方法,选取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9个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的对象,实证检验了国际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效应和主要的影响机制。最终的实证结果也显示,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确存在,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具体对经济影响的方向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根据对整体样本实证检验的结果,移民汇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初始效应为负,滞后一期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移民汇款通过增加国内教育投资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途径影响经济增长的效应显著为正,移民汇款通过国内技术进步途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较小,但显著性水平较高。区域实证分析的结果中,不同区域中移民汇款的经济效应呈现出些许的差异,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实证结果与整体结果一致,非洲地区移民汇款的初始经济效应不显著,滞后一期后的经济效应为负向。
参考文献:
[1]World Bank.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 2006: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mittance and migration[R].Washington DC: World Bank,2006,85-128.
[2]GOSCHINZ.Remittances as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CEE countries[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4(10) :54-60.
[3]林勇.国际侨汇对移民来源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外学术观点综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1) :23-27.
[4]CHAMI R,Fullenkamp C.&Jahjah,S.Are immigrant remittance flows a source of capital for development?[R].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 Working Paper 03/189,2003.
[5]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nual Report(IMF),2005.
[6]GLYTSOS N P.The contribution of remittances to growth: a dymic apporach and empiricd[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05,32(6) : 468-496.
[7]NSIAH C,FAYISSA B.Remittan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frica,Asia,and Latin American-Caribbean countries: a panel unit root and panel cointegr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3,37(3) :424-441.
[8]GEDESHI I H,MARA,PRENI X H.The encouragement of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the role of the remittance [R].Cent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unpublished report on behalf of UNDP and Soros Foundation,2003.
[9]LOPEZ C J,SELIGSON M.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El Salvador: the impact of remittances[R].Washington: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Cooperative Development,1990.
[10]LEICHTMAN M A.Transforming brain drain into capital gain : Morocco’s changing relationship with 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J].The Journal of North American Studies,2002,3(7) :109-137.
[11]BARAJAS A,CHAMI R,et al.Do workers remittances promote economic growth?[R].IMF Working Paper,2009.
[12]JORGE D,WILLIAM K,et al.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Mexican communities[J].Demography,1996,33(2) :249-264.
[13]TAYLORA J E,WYATTA T J.The shadow value of migrant remittances,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a household‐farm econom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6,32(6) :899-912.
[14]MCKENZIE D,RAPOPORT H.Can migration reduc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vidence from Mexico[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3952,2006.
[15]STARK O,HELMENSTEIN C,PRSKAWETZ A.A brain gain with a brain drain[J].Economics Letters,1997,55(2) :227-234.
[16]STARK O,BYRA L.A back-door brain drain[J].Economics Letters,2012,116(3) :273-276.
[17]李平,张玉,许家云.中国智力外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经济科学,2012(3) :18-28.
[18]EDWARDS A C,URETA M.International migration,remittances,and schooling: evidence from El Salvado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72(2) : 429-461.
[19]LOPEZ C E.Globalization,migration,and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Mexican migrant remittances,forthcoming[J].Economia,fall 2005: 218-256.
Economics Growth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mmigrant Remittance
—Based on GMM System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CUI Zhaocai,ZHANG Zhixin,GAO Xiaolong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255049,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immigrant remittance continues to expand.Remittance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foreign exchange besides FDI and foreign aid.Remitta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fluential on domestic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the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the authors summarizes five main economic effects of remittances: investment multiplier effect,investment incentive effect,inhibitory effects of trade,TFP promoting effect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effect.The economic effects of remittanc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the five main effect results.This paper uses method of system-GMM dynamic panel regression,chooses 49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remittanc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a lag effect,the initial effect of remittances is negative,the lagged effect of a period is positive.The regional empirical results also prove that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remittance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Keyword: international remittance; economic growth; SYS-GMM
(责任编辑:姚望春)
作者简介:崔兆财(1990—),男,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志新(1973—),男,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小龙(1989—),男,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5-06
中图分类号:F249.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00 (2015)05-0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