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蒋 琳,庄庆明,王金华,邓 军,赵河川,何松霖,戴丽娜
(1.重庆大学医院口腔科 400045;2.重庆市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401147;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口腔科 401147)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幼儿园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民办幼儿园成为许多家长的主要选择,而该儿童群体的患龋情况目前尚未见报道。为了解重庆市民办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情况,分析该群体患龋情况与其他群体的差别,本调查项目以人口密集的渝中区为出发点,对40所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状况调查,以期为今后的调查工作提供基线数据与资料,同时为重庆市儿童口腔保健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的监测与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重庆市渝中区40所民办幼儿园3~6岁儿童,实足年龄计算以调查日期为准。一共2 713名儿童,其中,男1 382名,女1 331名。3~、4~、5~、6~岁年龄段人数分别为541、850、980、342名。
1.2 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对重庆市渝中区40所民办幼儿园6 243名学龄前儿童家长通过填写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共对2 713名儿童进行了口腔检查。检查者为具有医师职业资格的口腔专业医生,检查前进行培训,统一检查标准,并经标准一致性检验,Kappa值均大于0.8。检查在自然光下进行,采用口镜、探针进行视诊和探诊。龋病诊断标准参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乳牙患龋情况与性别关系 2 713名调查儿童,其患龋情况见表1、2。总患龋率为61.04%,龋均为3.12,其中,男患龋率为61.65%,女患龋率为60.41%,男、女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龋均为3.11,女性为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乳牙龋(d)、失(m)、补(f)构成情况显示,男女患龋儿童的龋齿充填率均较低,总充填率仅为0.4%。
表1 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儿童龋(d)、失(m)、补(f)构成情况
2.2 乳牙患龋情况与年龄分布 2 713名调查儿童3~岁541名,4~岁850名,5~岁980名,6~岁342名,患龋情况见表3和表4。3~、4~、5~、6~岁年龄段儿童患龋率分别为42.51%、59.53%、67.76%、74.85%,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分别为1.59、2.9、3.69、4.09,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乳牙龋失补构成情况显示,不同年龄段患龋儿童因龋失牙数随年龄而增加,龋齿充填率均显较低。
表3 不同年龄组儿童患龋率比较
表4 不同年龄组儿童龋(d)、失(m)、补(f)构成情况
近年来,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得到日益关注,对该人群的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但各地调查结果差异较大。重庆地区也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然而对于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流行情况尚未见报道。渝中区是重庆市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学校分布相对集中,所以,本次调查以该区为调查点,以期获得民办幼儿园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为重庆市今后更大范围的调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次调查涉及40所民办幼儿园的2 713名学龄前儿童,涵盖学校较多,儿童数量较大,其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民办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患龋程度均较高,患龋率为61.04%,龋失补牙数为3.12,并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男女儿童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龋牙齿充填率极低,仅有0.35%。
2005 年重庆地区5岁儿童乳牙总患龋率为64.34%,龋均为3.57,龋齿充填率为0.6%[1]。全 国范 围调查显示,5 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5[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民办幼儿园学龄前5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7.76%和3.69,略高于2005年重庆及全国的调查水平,龋齿充填率为0.35%,低于2005年重庆的调查水平。可能与调查对象选择不同有关。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对象涉及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儿童,而本次调查为城市地区的民办幼儿园。随着重庆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民办幼儿园成为这些流动人口的主要选择。这些入城人群,虽然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口腔保健意识不足。大量学者研究表明,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相关[3-5]。社会针对民办幼儿园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缺乏,儿童获得口腔卫生指导的机会较公立幼儿园儿童少也是原因之一。尽管本次调查结果5~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均高于2005年重庆地区总体水平,但低于农村地区水平(患龋率为69.29%,龋均为4.05),并且龋齿充填率高于农村地区的0.2%[1],这可能与城市环境获取口腔保健知识及就医渠道高于农村有关。本调查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其他省市调查结果比较发现,本次调查对象患龋率和龋均处于中等水平,龋齿充填率处于较低水平。南宁市民办幼儿园3~7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4.93%和3.56,龋齿充填率为0.84%[6]。云南省个旧市城乡3~6 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66.43% 和5.03[7]。南京市3~6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分别为50.48%和2.13,龋齿充填率为6.93%[8]。表明重庆市民办幼儿园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本调查结果3~6岁各年龄组儿童间患龋率和龋均有明显差别,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与多数学者的报道一致[6,9-10]。儿童患龋率和龋均在5岁以后都明显增高,5~岁和6~岁儿童组的患龋率均大于65.00%,6岁组高达74.85%,龋均分别为3.69和4.46,可能与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牙齿暴露时间延长,患龋风险增加有关。此外,随年龄增大,儿童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和颌骨不断发育,牙生理间隙增宽,食物嵌塞的概率增加,而此阶段父母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口腔卫生指导,儿童患龋易感程度则相应增加。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1],但本次调查发现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2-13],也与2005年本市5岁儿童调查结果一致[1]。
[1] 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重庆市5岁儿 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2):220-222.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3] Enjary C,Tubert-Jeannin S,Manevy R,et al.Dental status and measures of deprivation in Clermont-Ferrand,France[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6,34(5):363-371.
[4] Harris R,Nicoll AD,Adair PM,et al.Risk factors for dental caries in young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ommunity Dent Health,2004,21(1Suppl):71-85.
[5] 王萍,吴坚,唐倩,等.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与相关因素的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06,14(1):43-44.
[6] 马飞,陶人川,陈波,等.402名南宁民办幼儿园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口腔医学,2010,30(3):167-169.
[7] 黄成,文勇,叶艳,等.学龄前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治效果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7):114-117.
[8] 李姮,王文梅,俞少玲,等.低龄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及龋活跃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4):505-507.
[9] 阙国鹰,侯雯.长沙市开福区2~4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4(1):74-80.
[10] Dhar V,Bhatnagar M.Dental caries and treatment needs of children(6-10years)in rural Udaipur,Rajasthan[J].Indian J Dent Res,2009,20(3):256-260.
[11]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
[12] 程睿波,张晓芳,张颖,等.沈阳市5 375名3~6岁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6):596-600.
[13]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