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范亚琦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反过来,经济的增长也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如何跳出现有的产业框架,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也必然成为政府和经济学界研究的重点。
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就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转移的过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有机统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供求失衡,而且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劳动和资本使用的收益差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转移与流动,改变市场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总产出的增加。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或国家发展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会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根据我国2014年统计数据,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均低于全年GDP增速,唯有第三产业高出全年GDP 7个百分点。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两年超过第二产业,但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仅为48.2%。
根据相关计量经济理论和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产出值的搜集,本文利用1980年至2013年间的统计数据,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其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被解释变量Yt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解释变量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β0为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的经济固有增长率。一般可以认为,三大产业产值的增长率的加权和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μi表示随机误差项,且符合最小二乘估计法的假定。
通过利用上述计量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各个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运用eviews 6.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对数回归,对所建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为:
2.3.1 经济学检验
通过对上述回归结果中所得到的参数进行估计,对其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检验:
首先,β0=1.0939,表明当三大产业的规模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仍能增加1.0939个百分点。
其次,模型的系数之和为0.1274+0.5971+0.2643=0.9888,约等于1,说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三大产业经济增长的加权。
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弹性为12.74%,说明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为12.74%;同理,第二产业的产出弹性为59.71%,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为26.43%,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对整个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9.71%和26.43%。
表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产值相关数据
在1980年至2013年间,从三个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来看,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这主要是由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进入工业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工业。
另外,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贡献之和仍小于第二产业,这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成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问题之一。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远低于平均水平,处于弱 势地位,而且由于第三产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3.2 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2的值越接近1,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好;反之,R2的值越接近0,说明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越差。
由表2可知:样本决定系数为0.9999,该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理想。这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很好,即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中99.9%都可由三大产业的变动来解释。
(2)回归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F检验)。由模型可知总离差平方和TSS的自由度为33,回归平方和ESS的自由度为3。所以,残差平方和RSS的自由度为30(k为待估计参数的个数)。
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
F= (ESS/k-1)/(RSS/(n-k))=105487.1
而在α=0.05,n=34,k=4时,查表得F0.05(3,30)=2.92<105487.1,由此可知,应拒绝原假设,接受H1,认为回归整体上是显著的。
(3)参数显著性检验
在H0成立的条件下,统计量
当βi=0时,t1=4.4222、t2=19.7537、t3=9.2683,在α=0.05,n=34,k=4时,查表得T0.025(30)=2.042,得ti>T0.025(30)=2.042,则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即认为βi显著不为0,表明三大产业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
2.3.3 计量经济意义检验
为了验证国内生产总值与三大产业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LOGXI、LOGX2与LOGY之间构成了单向因果关系,而LOGX3与LOGY之间并没有构成因果关系,可见,第二产业不但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大,而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强的拉动作用;LOGXI与LOGX2、LOGX3之间构成单向因果关系,体现了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辅助作用。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长;第二产业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正在逐步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遵循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经济的增长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大致类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又决定了经济体能够达到的高度。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如下。
第一,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偏低,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要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基础性第三产业,大力培育新兴第三产业,例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产业的发展;改变第三产业的增长方式,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发展重点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提高资金利用率。
第二,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中度低,高端生产力严重不足,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抗风险能力较弱。对此,应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共赢;同时,加强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视能源的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业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技术创新带来的溢出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三大产业结构发展失衡。由于三大产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时,更要重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这种关联性,使其相互促进,相互服务,共同带动经济的增长。要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明确以三大产业为发展导向,加快形成协调均衡发展的新格局,推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1] 李宝仁.计量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古扎拉蒂·波特.计量经济学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 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12(2).
[4] 江小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4).
[5] 王怜.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7(5).
[6] 孙建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及因果关系的实证检验[J].山东经济,2005(5).
[7] 张海英,周志刚.中国R&D强度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6).
[8] 王世伟.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复旦大学,2011(5).
[9] 王森.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J].商业时代,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