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价值观的引导——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感
栾源清
(大连长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大连116500)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主编李季湄教授指出,价值观在为我们定向.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要把学生的价值观引向哪个方向,他们就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她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追求成绩,忽视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
目前整个社会人们价值观的体现也很耐人寻味:因为崇尚权力,多少位高官落马;崇尚金钱,多少商人昧着良心不择手段赚钱;崇尚美色,追星族满街都是,色情服务屡禁不止.教育界的价值观又怎样呢?追求名次,追求分数,追求名校,追求学历,教育被商业化,一些学校也常常不择手段在学生身上赚钱.孩子们常常像宠物一样被饲养着,被娇惯着,被灌输着无穷尽的知识,他们学会了依赖,学会了享受,学会了攀比,学会了从众,也被训练了奴性.走进社会以后,避免不了会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观不正确的现象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个别现象,很大程度上它属于一个烂根现象.我身边有人看到那些丑恶现象就说:“你们品德学科的工作没做好啊,都把人的思想给教坏了.”虽是玩笑话,但我要说:品生品社学科可担不起那么重的责任,这一学科虽然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任务,但它只是整个教育中很小的一个领域.其实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肩负着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社会和家庭也不例外,谁也不能看出了问题就推三阻四不负责任.
那么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领呢?
1.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领正确的价值观
有一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未成年人的孩子来说,见的世面少,如果见到值得佩服的人,就会欣赏羡慕崇拜追星,面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介绍一些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研究精神可嘉、意志力强等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做榜样.毛泽东执政时代,为老百姓树立了很多榜样:雷锋、张思德、王进喜、邓稼先、钱学森等,直到今天,人们都没有忘记.一方面这些人的事迹正能量强,另一方面也是宣传榜样的工作做得好,真正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
2.利用阅读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并不是只有语文学科需要学生阅读,其实每一个学科都有培养学生阅读的环境,因为在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一些卓越的人才和突出的科研贡献,值得学生深入阅读,汲取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因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在社会中流传越久的书越值得阅读,人性总是向善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人心所向,所以人总会把那些有正确价值引领的内容进行传播发扬.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就是引领学生自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
3.利用分析与辩论的方式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所以不能因为结果好就说是有价值的,也不能因为结果不好就说无价值.例如,对待一位孤独伤心的姑娘,一个人因为同情或友爱而帮助了她,如果姑娘快乐了那助人者也是快乐的,这样看来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是有价值的.如果不是因为同情或友爱帮助她,而是在帮助中参与了阴谋、利用和不真诚的成分,这样对助人者自己和别人都是一种负担,一种负价值,很不可取.在美国有一项规定,给一些科研失败的人以奖励.人家都是成功了才奖励,失败有什么值得奖励的?这种失败的价值就是告诉后来人“此路不通,别走此路”,让其他人少走弯路,少浪费时间.所以科研失败的人也应该得到奖励.在学习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有关价值观问题的辩论机会,或鼓励他们自己找机会辩论.在经常性的辩论中学习深入思考和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并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4.鼓励学生在质疑中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值得吗?这是学生做事前最应该想的问题.这种知识我已经会了,还要长时间反复复习,值得吗?为了上名牌大学舍弃一切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训练的机会值得吗?为了买象棋用去了买零食的钱,值得吗?……当然教师也应该质疑,就为追求考试分数剥夺教师和学生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值得吗?为了教育事业放弃了经商和从政的机会,值得吗?面对种种质疑,学生和教师都会有正确的判断,但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未必有胆量和能力坚持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和教师拿出胆量和勇气,使他们敢于追求正确的价值观.
5.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如果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便失去了意义.李季湄教授说,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教育的过程,是关于价值观的事情,而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让他们理解学习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身心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对与错、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的判断与选择就是价值观的打磨与建立的过程,把自己的学识和生活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学生更容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6.通过遵守规则教育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规则是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无论哪种规则,只要它不违反道德和公义,我们都应该遵守.认真履行公共规则就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各个学科中都有关于规则教育的内容,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鼓励学生遵守规则,细心帮助学生分析不遵守规则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自己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也会给别的行路者和自己的家人带来麻烦;随地吐痰会给环境卫生带来破坏,也使病菌得以传播;在公共场合吸烟,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都有伤害,对环境卫生也有破坏,是不文明的;与人约定却不守时,浪费人家的时间,影响了彼此的心情以及诚信度,也是不可取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还要讲清楚怎样遵守规则.当遵守规则成为他们内在需要的时候,追求文明道德的价值观自然就慢慢形成了.
能够正确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做法还有很多,无论哪种方法教师都不能强行实施,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把抽象的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这项工作的关键还是要看教师是否重视,是否肯作为,是否敢于打破明知不可取却劳民伤财地教授知识的现状,是否敢于冲破盲目追求金钱、权力、美色的世俗诟病现状,引领学生形成真正值得他们追求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