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雨琦叙述 杨虎林整理
一家三代十口人的兵工“接力棒”——从曾驾吉普车护送周恩来总理去大寨的我爷爷说起
■ 周雨琦叙述 杨虎林整理
参军报国一直是我爷爷的梦想。现在想来,当年在众多工厂招工中,选择兵工厂当兵工人,或者是对未能当兵的一种情感弥补,也是记忆中爷爷总喜欢戴老式军帽的最好解释,更成为我的父亲、妈妈、叔叔、姑姑、婶婶等及我本人,我们一家三代10口人奉献兵工,传承接力棒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
我的爷爷周振,1931年10月出生于河北保定,1948年进入国营第一〇四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方特种能源集团晋东公司前身)参加兵工厂创建,1949年入党,长期负责军品运输工作,1990年退休。在办公室担任司机期间,于1973年驾驶小吉普车护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去山西昔阳大寨参观并安全返回,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的赞誉。
爷爷从小就遭受日本侵略战争的摧残,他父亲参加抗日活动失去联络,家里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逃生,他们从河北保定、石家庄几经辗转,于1947年来到山西阳泉。幼年时期亲身耳闻目睹了日本鬼子实施“三光政策”残杀伤害老百姓的罪恶行径,燃起他对日本侵略者的熊熊怒火,萌发了抗日报国的念头。来到阳泉后的第二年,正赶上兵工六厂往阳泉搬迁,兵工厂招工,我的爷爷毅然报名参加,成为一名光荣的晋东兵工人,就此拉开他长期驾驶军品运输车,保质保量保安全地把弹药输送到部队的不凡经历;也陆续展开我们一家三代十口人传递兵工接力棒、奉献国防装备事业的新画卷。
在晋东化工厂建设初期,厂区乱石遍地杂草丛生,租用的工房破旧不堪,设备少且老化,厂房、宿舍都是边生产边建设,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的爷爷跟着这些从武乡、长治、河北、河南等地兵工厂转移过来,有的还穿着军装的兵工战士们一起装制炸弹,烧木炭、碎硫磺,制做黑火药,并逐步被兵工战士们身上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老兵工精神所感染,更加坚定了他建设兵工厂的信念。随着工厂的不断建设,生产规模的扩大,弹药输送成了问题。为了把弹药及时运送到抗战前线,我爷爷响应工厂号召,不怕脏累险阻,主动到运输队担任军品搬运工。因为他有装制手榴弹、制作黑火药的知识和经历,懂得军品装卸和运输过程的安全措施,在弹药搬运中业绩突出,被选拔为军品运输司机。
周雨琦一家三代中有十口兵工人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老一辈晋东兵工人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响亮地提出“工厂是战场、机器是武器,多生产一枚手榴弹,多打死一个侵略者”的口号,制订爱国公约,昼夜生产,我的爷爷和他的同事们一道,深知握着方向盘、拉军品就是握着生命、扛着责任,始终秉持任务就是命令的理念,风雨无阻、毫无怨言、保质保量保安全地把工厂生产出来的弹药及时输送到目的地,有的甚至还运送到边境,为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和边境自卫反击战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弹药。
70年代初,由于他驾驶技术高,思想素质好,被厂办主任看准,再次“提拔”担任办公室司机,于是就有了驾驶小吉普车护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去山西昔阳大寨参观并安全返回的故事。这个经历虽然只是在厂史中留下一点宝贵的记录,没有照片,留给老人的是在坎坷不平山区小道上小心地驾驶着“212”小吉普前进,车里坐着敬爱的周总理,心情紧张、手心冒汗的记忆。这种记忆成为他一生中难以忘记,在晚年始终回味的珍贵经历。
许是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更是保家卫国信念使然,参军报国一直是我爷爷的梦想。现在想来,当年在众多工厂招工中,选择兵工厂当兵工人,或者是对未能当兵的一种情感弥补,也是记忆中爷爷总喜欢戴老式军帽的最好解释,更成为我的父亲、妈妈、叔叔、姑姑、婶婶等等以及我本人,我们一家三代10口人奉献兵工,传承接力棒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
1981年,在我爷爷的影响教育下,我的父亲光荣入伍了。三年后年退伍,再次做了与我爷爷同样的选择,回到了晋东化工厂,成为了一名司机,继承了我爷爷的“事业”,继续回放着爷爷“一脚油门、一个方向盘,一踩一转就是四十年,四十载春夏秋冬,四十载兵工情怀,四十载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不凡经历。
除了父亲之外,我的母亲是晋东化工厂的一名火工品装配工,责任心强,努力钻研操作技能,产品质量稳定、工作效率高,2006年她被公司聘为技师职称,2010年被公司选入人才库。还有我的叔叔、姑姑、舅舅、婶婶、姑父等,共同构成了我们三代十口的兵工之家,现实生动地诠释着老一辈兵工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优秀品质。
今年初,我经过招工考试、考核和层层选拔,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晋东兵工人,接过了祖辈父辈传承下来的兵工接力棒,从事火工品装配工作。祖父辈用他们的热血建设了晋东兵工事业的昨天和今天,而我也将尽自己最大努力谱写晋东事业光辉灿烂的明天,传递着兵工接力棒,坚守着这块兵工热土,共筑着我们一家人的兵工梦。
(作者单位:特能集团晋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