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君 郑 茵 冯光球 许晋川 李 伟 吴智勇(海南省人民医院保健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
黄奕君郑茵冯光球许晋川李伟吴智勇
(海南省人民医院保健中心,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E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血压指标和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照组IMT和IVS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 ;②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④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15.79%),但差异不明显(χ2=0.567;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EH患者,能够较好地降低血压,改善动脉及心室重塑,不良反应较低。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室重塑;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
第一作者:黄奕君(1967-),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医学研究。
全世界高血压患者总数达9.72亿,成人中约有25%~35%为高血压患者,7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达60%~70%〔1〕。我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49.1%,每年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达366亿元〔2〕。老年高血压脉压大、血压波动大、收缩期血压增高、并发症多且较严重,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等,60%~8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3〕。因长期受高血压的影响,动脉及心血管系统出现病变修复和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左心室代偿性增厚及扩张、动脉内膜-中膜增厚等,即为心室重塑,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疾病进展,代偿性病变更为严重〔4〕。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压,心室重塑的预防和逆转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他汀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稳定粥样斑块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能够抑制心室重塑;厄贝沙坦是高效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特异性拮抗AngⅡ,起到降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5〕。本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血压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老年E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6〕。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脑、肾等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和血压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男/女(n) 年龄(岁) 病程(年) 体重指数(kg/m2) 血压(3和4级)〔n(%)〕实验组 63 41/22 67.42±5.48 15.75±4.11 23.60±3.75 25(39.68)对照组 57 34/23 69.13±6.05 14.81±3.62 24.13±4.08 22(38.60) χ2或t/P值 - 0.376/0.540 -1.625/0.107 1.332/0.185 -0.741/0.460 0.015/0.903
1.2治疗方法均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抗血压药物。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杭州赛诺菲制药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49) 150 mg,1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 20 mg,2次/d。疗程均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包括心血管重塑指标、血压指标、血生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血管重塑指标:采用SSI-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包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采用Devereux公式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7〕;血压指标:选用全自动水银血压计(可康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血脂指标:采用HITACHI7600-110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试剂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年随访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和横纹肌损害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t、χ2检验。
2.1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对照组IMT和IVS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而实验组IMT、LVEDd、IVST和WMS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见表2。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压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SBP、DB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血管重塑指标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与治疗前比较: 2) P<0.05;下表同
组别 n IMT(mm)LVEDd(mm)IVST(mm)WMSI(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3 1.07±0.18 0.82±0.111) 2) 48.04±5.16 41.75±4.361) 2) 13.75±2.40 10.29±2.031) 2) 1.80±0.24 1.41±0.201) 2)对照组 57 1.10±0.20 0.99±0.142) 49.28±4.72 47.81±4.65 13.46±2.51 12.18±2.872) 1.81±0.27 1.76±0.19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指标比较(±s)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1) P<0.05;表示与治疗前比较: 2) P<0.05
组别 n SBP(mmHg)DBP(mmHg)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63 149.37±7.65 138.29±10.171) 2)94.08±6.62 85.67±7.281) 2)5.51±0.73 4.63±0.611) 2)3.43±0.44 2.66±0.381) 2)0.86±0.30 1.36±0.231) 2)对照组 57 150.24±8.96 141.15±12.032) 95.10±7.73 89.80±7.402) 5.49±0.49 5.18±0.882) 3.40±0.51 3.03±0.542)0.87±0.27 1.04±0.242)
2.3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TC和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脑卒中、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分别为3.17%、3.17%和4.76%,总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分别为3.51%、5.26%和7.02%、15.79%,两组差异不显著(χ2=0.567,P>0.05)。
老年患者高血压发病与其血压调节中枢功能减退和血管壁僵硬度增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①脉压增大、SBP增高,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60%,且脉压越大死亡风险越大;②晨峰高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增多,患者因体位改变常伴有头晕等低灌注症状;③血压昼夜波动大,在夜间有较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心、脑、肾等的损害〔8〕。长期高血压的作用造成患者心室重塑,继而导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减退,且随着疾病进展,代偿性病变越发严重,患者心肌收缩力降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中均存在细胞凋亡,且与心肌肥厚程度有关,在心室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9〕。因此,在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与心室重塑的预防和逆转缺一不可。
他汀类药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收缩功能恶化,从而抑制高血压患者的心室重塑。其可能机制如下〔10,11〕:①调节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如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等) ;②上调心肌P27、Smad7蛋白表达;③改善心肌脂代谢;④抗炎、抗氧化,增加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减少内皮素分泌,改善心肌舒张功能;⑤阻断类异戊二烯中间体合成,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信号传统,抑制心肌细胞肥大;⑥抑制胶原mRNA表达,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活性,抑制心肌间质纤维化;⑦降低AngⅡ浓度。AngⅡ能够提高外周血管阻力,使心脏后负荷增加,进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刺激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合成,诱发心室重塑〔12〕。厄贝沙坦是高效的选择性AngⅡ受体拮抗剂,能够特异性拮抗AngⅡ,抑制细胞增殖、扩张血管,起到降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作用〔13〕。
本研究结果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更好地改善、逆转患者心室重塑,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4〕。血液中TC 和LDL-C浓度升高,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随着“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本研究说明联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5〕。
1Liu J,Zhao D,Liu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ut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2013; 3(11) : 3798.
2王淑琴,段霄燕,任晓兰,等.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RP的变化〔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4(13) : 2504-6.
3刘和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治疗药物的分析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4; 10(2) : 130-1.
4刘洁云,秦雷,张津华,等.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血压和逆转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 18(30) : 54-5.
5李勇,陈金春,陈海斌,等.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 11(4) : 318-9.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 39(7) : 579-616.
7宝辉,苗懿德,刘颖,等.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2) : 154-7.
8陈建标.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78例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 4(14) : 65-7.
9王智敏.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1; 51(21) : 91-2.
10吕君,孙敏.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3; 19(1) : 128-30.
11Jiang BH,Tardif JC,Sauvageau S,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lung structural remodeling and function in ischemic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10; 16(8) : 679-88.
12杨玲.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2; 43(4) : 243-7.
13Forni V,Wuerzner G,Pruijm M,et al.Long-term use and tolerability of irbesartan for control of hypertension〔J〕.Integr Blood Press Control,2011; 4: 17-26.
14卓裕丰.年龄对阿托伐他汀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构、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影响〔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
15陈维,陈晓晓.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8) : 76-7.
〔2014-04-19修回〕
(编辑苑云杰)
通讯作者:冯光球(1968-),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医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 15-422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