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远
萧何:起于草莽 终于谨慎
■陈 远
究竟是制度可靠还是人可靠?在已经达成共识的今天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点可笑。但凡事都有例外,从制度上讲,秦制是较好的,但不及三世而亡。汉高祖刘邦入关,废除苛法,但纵览汉制,则多沿袭秦制而来,无论官制、田制、抑或兵制司法,多是如此。举其官制为例:
秦代官制的构架是三权分治——丞相纵览大政,太尉掌兵马,御史大夫司黜罚。丞相之下又设九卿。汉代的官制,大致亦如此,不过九卿之名略有更改:汉代的太常,对应秦代的奉常,掌祭祀;汉代的光禄勋,对应秦代的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汉代的大司农,对应秦代的治粟内史,掌钱谷;汉代的宗正,秦代也叫宗正,掌王族之事;汉代的廷尉,秦代也叫廷尉,掌刑狱;汉代的大鸿胪,对应秦代典客,掌宾客朝觐之事;汉代的太仆、少府、卫尉,都沿秦旧称,分别掌舆服车马、山泽租税和门尉屯兵。
主导刘汉一朝沿袭秦制的,是萧何。由贫寒而登帝位,刘邦之前所未有,由草莽而公卿,萧何之前所未有。萧何与刘邦,则结识与草莽之际,汉初开朝重臣,多是如此。樊哙为屠夫,曹参为狱掾,夏侯婴是车夫,周勃则是吹鼓手。之前的改朝换代,前朝帝室基本还可保有优渥的生活,但是自汉代始,之后的朝代更替,莫不以流血杀头为代价。而汉代之所以沿袭秦制,除了秦制自身优点之外,也与汉代开朝一代人多出身草莽有关。三代之际,上位者多出身贵族,制定法统者,自幼接受教育,学养深厚,加上思想不受钳制,多不肯因袭前人。所以我们考察三代的嬗替,每一代都有变化,每一代都有创新。但这种情况,在三代之后基本成为绝响,中国两千多年,无论是官制还是思想,基本都在三代的笼罩之下。
再回到萧何。秦末之际,群雄并起,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破咸阳,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出身草莽的将士们何曾见过这等场面,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也忍不住,神魂颠倒地拥着美女走进胡亥的寝宫,往龙床上一躺,便进入了温柔梦乡。唯独萧何,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刘汉一朝的制度,由此而来。之后萧何在刘邦做汉王时荐韩信,在汉王征伐天下时坐镇关中,为刘邦立下累累功劳。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帝位,汉代开国。论功行赏,群臣相议,众说不一,刘邦则不顾争议以萧何为第一。萧何功劳当然大,但是要真是以为刘邦排萧何第一完全是论功行赏,则只是看到了历史的表面。萧何不仅仅靠的是功劳,还有对刘邦的忠心。刘邦出身草莽,一路杀伐征战得取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其过人的识人本领,正如他自己说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那么刘邦怕什么?刘邦没说,但是他向群臣的问话暴露了他内心的担忧。他可以从一介草莽而登九鼎,他的那些臣下自然也有这种可能。第一个让刘邦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异姓王都有兵将,有的还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在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这种担忧在刘汉一朝得到了很好的遗传。汉代的皇帝,猜忌心都很重,所以汉代的丞相大多都没什么作为,最极端的就是萧何的继任者曹参,举事无所变更,日夜饮醇酒。惠帝怪他不治事,所以才有了下面的对话: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曹参为什么不治事,不是他对萧何佩服得五体投地,而是他深知自己也活在猜忌当中。作为刘邦一朝的老臣,在小天子面前,不做事,比做事更安全。这就是汉朝丞相的状态,做事不行,不做事也不行,好在曹参答得巧妙得体。
刘邦得帝位之后,萧何的状态也是如此。我们看史记中的一段记载: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焒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
刘邦为什么在天下初定时排萧何第一?是在向群臣示意,天下是刘家天下。刘邦为什么在萧何自污时不罚且笑,而在萧何为民请利时大怒?这是在向萧何示意,天下是刘家天下。
《史记》当中,还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刘邦弥留之际,吕后问相:“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前贤论及此,都说是高祖深谋远略,这当然不假,但是碰到这样一个深谋远略的皇帝,做丞相的,就只好无为而治了。自帝制开启,治国者的治国策略,多是外尊儒术,内用玄黄,刘邦是这一传统的开创者。在这种体制下,个人的创造力被压制,成为家天下的私奴。虽经朝代更替,但无论政治制度还是学术思想,却一直在先秦的笼罩之下难以突破。
陈远:“历史百人会”发起人,近代史学者。多年来关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文化生态变迁、知识分子研究等题目,近年来主要从事燕京大学的史料收集以及相关研究。著有《燕京大学1919-1952》、《消逝的燕京》等。
扫一扫,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