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态势、区域比较及其路径选择

2015-03-02 02:19汤鹏主
关键词:建制镇镇域镇区

汤鹏主

(长江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涪陵 408100)

一、引 言

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建制镇即“设镇”,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镇。建镇的条件在不同国家各有不同规定;在同一国家,对不同地区和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相应规定。在中国,“镇”的名称最初出现于公元4世纪北魏时代,是小型军事据点。到宋代商品经济发达,镇成为商业和手工业较集中、县以下的市镇地方行政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设镇标准变动过3次。1984年起新规定的建镇基本条件是:县级政府所在地和非农业人口占全乡总人口10%以上、其绝对数超过2000人的乡政府驻地,并允许各省(自治区)根据实际状况对建镇条件作适当调整。中国学术界认为,设镇(建制镇)的具体标准为:聚居常住人口在25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人口不低于70%。一般而言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介于县(县级行政区)与村(或村级区划)之间,与“乡”同层次的行政区划单位,现为乡级区划主要类型,常与同层次区划单位“乡”一起使用,合称为“乡镇”。为区别村镇、集镇或市镇,常被冠以“行政建制镇”或“建制镇”。

镇域经济则是一个建制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它以镇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开放性区域经济体。从空间结构上看,镇域经济内部由村域经济组成,外部是县域经济,城市经济。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构成了城市经济的一部分,并且与村域经济发展也是一脉相连,互为支撑。从发展内容上看,镇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镇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武陵山地区区域范围包括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11个地(市、州)的73个县(市、区),其中重庆有8个区县。该地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重庆市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本文研究的是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域经济,分别选取重庆涪陵区、黔江区、丰都县、石柱县、武隆县、酉阳县、彭水县和秀山县的建制镇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的镇域经济基本数据。在这里我们用来衡量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概况的主要指标有以下几个:

行政区域面积:指辖区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总人口:建制镇范围内的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之和。镇区总人口:即户籍为城镇户口的人口,并且年末又实际居住在镇区范围内的总人口数。

农业人口:即户籍为农村户口的人口,主要是根据总人口数据减去镇区总人口数据所得。

从业人员数:指建制镇总人口中16岁以上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人的人员。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即从事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的人员。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即第一产业之外的从业人员。

二、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从武陵山地区镇域行政区域面积来看,2007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行政区划面积为1258472公顷,是重庆市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5.27%,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3.71%。2009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行政区划面积为1288647公顷,是重庆市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5.64%,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3.89%。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行政区划面积为9220321公顷,是重庆市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6.74%,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行政区域面积的14.96%。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行政区划面积并不一致,占重庆市总行政区域面积和占武陵山地区总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的比例也不一致,这说明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乡镇合并或是撤乡并镇等原因,不仅仅导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数量发生变化,也导致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三省一市的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数量发生变化。

从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来看,2007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人口是3211024人,是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1.4%,占武陵山地区总建制镇总人口的13.62%。2009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人口为3268992人,是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1.43%,占武陵山地区总建制镇总人口的13.96%。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总行政人口为3185938人,是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0.91%,占武陵山地区总建制镇总人口的13.39%。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2007年、2009年和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人口并不一致,其变化趋势没有明显规律可循,占重庆市总人口和占武陵山地区总建制镇人口的比例也不一致,这说明武陵山地区建制镇人口数量与建制镇数量的变化相关,也与当年重庆市的人口数量变化有关。

从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结构来看,2009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镇区人口是714598人,占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人口比重的21.86%;农业人口是2554394人,占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人口比重的78.14%。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镇区人口是707055人,占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人口比重的22.193%;农业人口为2478883人,占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总人口比重的77.807%。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重庆武陵山地区仍然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一个贫困落后地区,其中2007年,该地区镇域的农业人口是城镇人口的3.57倍,2011年该地区镇域的农业人口是城镇人口的3.51倍。并且在2011年,该地区镇区人口的比重比2009年还略有下降,因此总体上而言,重庆武陵山地区的城镇化率依然过低,不仅仅低于整个武陵山地区城镇化的平均水平,更低于重庆市和全国城镇化的平均水平。

从武陵山地区镇域就业结构来看,2009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从业人员总数为1889855人,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的从业人员是1098361人,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58.12%,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是791494人,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41.88%。2011年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从业人员总数为1862609人,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的从业人员是1049573人,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56.35%,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是813036人,占武陵山地区建制镇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43.65%。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2011年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从业人员总数比2009年稍微有所减少,相应的是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也有所减少,而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则比2009年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认为武陵山地区在产业升级方面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进步幅度不大,而就业结构则依然呈现出“一二三”的就业格局。

表1 武陵山地区2009、2011年建制镇人口与就业情况 单位:万人

对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2007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得知,重庆武陵山地区的建制镇共有村委会993个,占整个武陵山地区所有建制镇村委会比重的6.96%。就农业播种面积而言,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农业播种面积是458838公顷,占整个武陵山地区所有建制镇的农业播种面积的比重为15.95%。另外就企业个数而言,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企业个数是3445个,占整个武陵山地区所有建制镇的企业个数的比重为2.1%。尽管在这里我们只有2007年的数据,但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即是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域农业和镇域企业都不是很发达,依然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促进该地区农业和企业的大力发展。

三、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间比较

1.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行政区划比较分析

从重庆武陵山地区建制镇的行政区划来看,酉阳的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秀山则最小。2007年酉阳的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69660公顷,秀山则是116883公顷,到2009年酉阳的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72446公顷,比2007年略微有所增加,秀山2009年的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17083公顷,也相比于2007年有所增加,但是其增长速度只有0.17%,远远低于酉阳1.03%的增长速度。因此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酉阳在建制镇数量上要较多于秀山,从而使得其建制镇的行政区域面积的绝对值要远远大于秀山建制镇的行政区域面积。并且就2007-2009年这段时间的撤乡建镇或是镇域之间相互合并的速度与规模而言,也是酉阳要快于秀山。然而到2011年酉阳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只增加了4042公顷,秀山则在2011年增加到27010公顷,这说明在2009-2011年这段时间里秀山建制镇的地理范围在扩大。而就重庆武陵山区域其它区县的建制镇行政区域面积而言,则是在2007-2011年的变化比较平稳。

2.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结构比较分析

对重庆武陵山地区的各个区县进行相互比较可以发现,丰都建制镇的人口数量相较于其它区县建制镇而言是最多的,并且也是人口变化最为明显的。2007年丰都建制镇总人口为615257人,2009年是650594人,2011年则直接下降到585824人,而丰都建制镇的镇区人口在2009年有167050人,但是到2011年则下降到82832人,这么明显的变化表明丰都在2011年前后出现过建制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尽管由于涪陵、武隆、酉阳、彭水等地方在建制镇数量上的不一致以及自身人口的基数差异性等原因致使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规模及其人口结构难以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但是从增长速度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地区在镇域人口规模及其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态势。相比于2009年,彭水的镇域总人口和镇区总人口在2011年分别增长了37.46%和143%,是整个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和镇区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区域,而镇域总人口和镇区总人口增长最慢的是秀山区域,增长速度分别为-16.69%和-18.71%,远远低于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总人口和镇区总人口的平均增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总人口和镇区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并不具有同步性。一般而言,镇域人口的增长速度是与该地区镇域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自然死亡率密切相关的,而镇区人口的增速则更多的是由该镇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城镇化水平决定的,因此上述数据也表明在镇域城镇化的发展变化方面,彭水的表现尤为突出,其次是涪陵,该区域的镇区人口2011年比2009年增长了28.78%,而重庆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的城镇化水平变化则是比较平稳的。而就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域农业人口而言,涪陵、武隆和酉阳的镇域农业人口增长速度都是负增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区县加快了农业人口向镇区转移,从而加快了该区域的城镇化速度,而秀山的镇域农业人口尽管也是负增长,但是该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速也是负增长,这说明秀山也在加快农业人口转移,但是这些转移出来的农业人口并没有进入到该区域建制镇的镇区中来,而是去了重庆主城或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表2 武陵山地区镇域人口结构情况 单位:人

3.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通过对从业人员2009和20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从业人员最多的区域是丰都,其次是涪陵,最少的则是黔江。镇域从业人员的增速在重庆武陵山地区也不具有同步性,石柱镇域从业人员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8.71%,其次是彭水,为27.11%,而丰都、秀山和酉阳的镇域从业人员则是负增长,另外几个区县镇域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则是比较接近,上述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了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域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除丰都和秀山外,重庆武陵山地区其它区县的镇域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都是正值,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黔江,增速为40.92%,其次是石柱,增速为27.12%,而正增长中最慢的则是武隆,增速只有4.2%,只是略高于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长速度。因此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看,黔江的镇域经济正在奋起直追。而就武陵山地区镇域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而言,武隆和酉阳的增速都是负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地方也在加快其区域内的镇域农业人口转移,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镇域就业比重看,重庆武陵山地区大部分区县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都要比其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总数要多,这也说明了重庆武陵山地区依然是以农业就业为主,然而从总体上看其农业就业比重都有下降趋势。

表3 武陵山地区镇域就业结构情况 单位:万人

四、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产业集群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产业集群是凭借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地理位置上是一个空间积聚体。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此,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给重庆武陵山地区一些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镇域提供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而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镇域则要加大其镇域内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在遵循集群化发展思路和集约化布局原则上,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等产业集群模式来加快其镇域经济发展。

2.结构调整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结构调整是指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完善化、合理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镇域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需要统筹全局、高瞻远瞩、协调推进的系统工程,是提高该镇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根本路径。在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要方向,以实施高端高效高质产业为发展战略,以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为出发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而推动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已经具备一定条件的镇域,如涪陵的百胜镇、珍溪镇等镇域就要着眼长远,在以榨菜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以中央着力开发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为战略契机,高规格、高质量的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一些污染少、效益高的高科技项目。

3.统筹城乡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既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又是实现协调、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统筹,就必须把农村经济及其社会发展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及其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进行综合考虑,通盘筹划,以建设一体化的城乡经济社会为最终目标。为此,在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供电线路改造工程、自来水厂配套工程和污水处理厂结合起来规划,另外还要着手规划建设大型的商贸市场和农贸市场,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红旗、新大兴、利群、吉客隆等大型连锁超市。与此同时要重点推进包括镇域公路建设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聚力打造新型农村建设示范镇,使城镇管理与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同时,加快推进社区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仅仅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多方便,而且还能高效地促进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利益驱动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利益驱动。这里所谓的利益驱动,是指经济利益驱动,也就是指人们占有和运用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经济利益动力。追逐利益是镇域经济中各种市场经济主体的天性,如果这些市场经济主体没有对利益的需求,则无法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当前,推进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利益主体就是企业家。因此很有必要积极引导企业及企业精英向镇域转移,特别是要鼓励他们与农民、当地的乡镇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对发展,对企业及企业家参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意愿进行保护,给予企业及企业家在镇域经济当中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使命,让企业成为乡村的消费的平台、服务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并且通过法律与政策给予倾斜保护,使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得到最大的受益,这样就能大大地促进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

5.政府推动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外推动力

财政分权化改革后,乡镇政府具备了一定独立的经济职能,每一个乡镇政府都处于为镇域内的GDP规模增长、人均收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为各自利益而进行竞争的格局,因此乡镇政府有促使镇域经济发展的冲动。与此同时,走高层次的民生导向发展之路,以民生引领镇域经济发展,既是乡镇政府发展镇域经济的灵魂,更是乡镇政府发展镇域经济的强劲动力。因此,为了提高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培植主导产业、积极发挥群体优势,要坚持“不以公私论亲疏”,出台扶持政策,把民营经济发展与园区建设、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6.环境动力是重庆武陵山地区镇域经济发展的辅助动力

环境既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竞争力。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庆武陵山地区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资源就是资本,为此要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民生工程,要以“城乡同治,全域共美”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升项目承载力和城镇形象的主要抓手,并且通过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来提升生态环境,营造重商亲商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为重庆武陵山地区的镇域招商引资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提升镇域发展的承载力,促进镇域经济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建制镇镇域镇区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基于镇域尺度的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空间格局演化与分布特征
山西省城镇化的特点、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推广的探讨
——以山西水务集团为例
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5年升至72.55%
用PPP模式发展镇域公共交通——以宁波西店镇公交为例
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