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5-03-02 16:35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吉林农安1302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手段创新能力历史

刘 畅(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 吉林农安 130200)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刘 畅
(农安县三盛玉镇中学 吉林农安 13020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对策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华南师大历史系黄牧航副教授介绍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也鼓励学生答题创新。创新,是指在产生独特、新颖、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心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独特、新颖、科学的见解和方法。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人本主义观念,能接纳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看似不规范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课堂结构的创新

课堂是体现教育观念的主战场,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优化课堂结构,让课堂教学回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个性发展的轨道,通过教师创造性的主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发挥课堂创新教育主战场的作用。

课堂结构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两方面。可以创设一种开放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评论、让学生自得结论、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创新课堂结构,还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发挥创造性。课堂导语要新颖,具有吸引力,引发学生兴趣,如导语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影视作品、古代字画和古钱币、新闻事件等多角度切入;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使教师的提问变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迪,所提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坡度,也不要过难,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课堂评价要多鼓励和支持学生各抒己见,不求唯一和雷同,对具有创新的见解要加以扶持和引导,对于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不要给唯一答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哪怕是不太成熟,也要给以热情支持和积极鼓励,以使学生创新的火花燃成熊熊烈火。

三、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自己的课堂常换常新,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单一教学手段。

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因素、创新思维、创新性认知策略和优化知识结构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采取进行发散性提问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采用尽情而丰富想象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的、不受拘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采用结果预测式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超常规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的创新

从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必须创新,把评价的核心放在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上,而不是只看分数。例如,笔者在已教过的十届高三毕业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原来学习成绩并不好,但适应社会和动手能力强,许多这样的学生已在社会上干出了一番自己的事业;而一些只会死读书的学生,虽考上大中专,参加了工作,但工作成绩却很平庸,缺乏创新。另外,现在国内外对我国教育有一个较一致的看法: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而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西方学生基础不大扎实,但动手能力却很强。由此可见,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效地保护那些敢于打破常规,不受习俗、常规和思维定势约束的新方法、新理论的萌芽和成长;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性评价,由学生的个体性延发出来的具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不能受一种统一的、固定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才不至于将学生的创新性扼杀于从众性、同一性之中。所以,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业,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而应当把学生从历史资料中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分析判断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依据历史事实提出并论证自己的新观点、运用历史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结合起来。近年来全国高考试题主观题允许有不同观点,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不能一次考试定终身。近年国家教育部春季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已经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有的学校也已经在推行二次考试的做法,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参加第二次考试,尽量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知识不一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要注重于理解;练习的布置,不要仅停留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可以让学生做历史手抄报、写历史小论文、演历史课本剧、记历史古迹参观考察日记,许多学生参加了以上活动后都说“收获比做练习、背答案大多了”。可见,这些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余地,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手段创新能力历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新历史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