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0-068
数学模型主要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或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的问题或者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果。模型思想作为数学课程新增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模型的建构过程,注重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数学来才会显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下面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就模型思想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渗透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从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模型思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想使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渗透,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构建出感性的生活情境体验,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
如“表面积的变化”教学片断:
师:你们玩过搭积木吗?(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发现用8块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有的撘成了一个大正方体,有的搭成了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同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图形不同,那么它们组成的面一样多吗?它们的体积一样吗?
生:组成新的图形后,它们的表面积不一样,体积不变。
师:这种经过拼搭以后组成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只有正确把握住表面积变化的规律,才能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包装火柴时,要考虑哪种包装方法最省材料,从而有效节约经济成本,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遵从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方法,让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起到了学以致用,有效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二、从自主探索入手,渗透模型思想
荷兰数学家弗赖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的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并创造出来。”在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要想使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渗透,就要从学生自主探索入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再创造,从而有效实现模型的构建过程。
如“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断:
请大家利用手边的学具:直尺、三角板、剪刀等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看能否探究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生 1:我把梯形沿着中间的斜线展开,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梯形的面积。
生 2:我是沿着梯形的一条边画平行线,先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就得出了梯形的面积。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参与建模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获得了一种再创造的精彩体验之旅,由衷地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
三、从猜想验证入手,渗透模型思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模型思想的渗透方面,要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是核心。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公式、性质、特点之类的教学,如果从猜想、验证入手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使模型思想在巧妙的猜想中得到了渗透。
如“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圆锥的体积应该如何来计算呢?请大家先看一下这两个容器(教师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杯子),大家猜想一下这两个容器的容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 1:我猜想两个圆锥杯子里的水可以倒满一大杯(圆柱的杯子)。
生 2:我猜可以倒三杯。
(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用圆锥杯子向圆柱杯子注水,三次才可以注满,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中经历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这样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注重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必将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再创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