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别样的数学——例谈阅读融于小学数学教学

2015-03-02 00:19潘晓艳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0期
关键词:笔筒分配律乘法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0-050

在小学阶段,阅读和数学看似关联不大,实则关系密切,对学生学好数学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倘若小学生欠缺阅读能力,就不能准确读懂题目要求,难以快速获得解题思路,更无法体验成功,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阅读进入课堂,融于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读”出别样的数学,感受其中的奥秘与魅力,进而喜欢数学、喜欢阅读。

一、巧用策略,点燃阅读热情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动阅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往往感兴趣时才愿意阅读,才会主动探究、获取知识。如果缺乏阅读兴趣,阅读效率较低,对数学知识也就理解不透、遗忘率高。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优选阅读素材,优化阅读活动与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理,促其由不愿读到主动读、乐于读,进而做到读中思、读中学。

例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先独立阅读图文并茂的数学素材,然后解决问题:3个笔筒中装有数量不同的笔,想想怎样移动可以让每一个笔筒中有相同数量的笔?通过问题情境,驱动学生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纷纷操作或画图起来,最终探寻到“移多补少”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阅读操作,让学生读懂题目,读懂解题过程,形成新的认知冲突:如果笔筒数目更多时,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也被激活了。另外,教师还可适当穿插数学故事、数学幽默笑话、名题欣赏等,以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喜欢数学阅读与学习。

二、适机贯穿,培养阅读习惯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就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为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寓于各教学环节之中,将数学文本阅读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围绕教学内容,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任务,并明确预习要求与范围,或设计有关新知的趣味练习或悬念性思考问题等,促使学生课前主动阅读,并注意读出知识要点、知识疑点或难点。课堂上,教师进行预习检查、总结反馈,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自然形成自主阅读习惯。其次,将数学阅读与质疑、讨论、比较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基于自主探究进行反复阅读,由知识表面深入内涵。这样,学生在加深知识认识的同时,也强化了自主阅读的意识与习惯。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首先引导学生实践研究,初步认识乘法分配律,而后提问促读:怎样更清楚全面地表述你所理解的乘法分配律?现在,先看看教材是怎样定义乘法分配律的。这时,学生纷纷打开书本,认真阅读起来。学生阅读后,再询问他们是否有新的理解与认识。这时,有学生提出疑惑:乘法分配律是不是必须得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教师及时捕捉该生的思维灵感,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探讨,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独特认识,碰撞出思维火花,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感受阅读与思考带来的快乐,进而养成在阅读中思考与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这样学生才能自主克服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阅读方法指导,如“咬文嚼字”,发现本质,探寻关键,弄懂题意;圈点勾画,即标符号、写评注等,由“机械阅读”转化成“意义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推敲:①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同时”这两个字有何含义?去掉“同时”后,结论是否依旧成立?②倘若同时除以或乘以不一样的数,分数大小有变化吗?如果同时减去或者加上一样的数,结果又会怎样?③为何0除外?这样,围绕书本结论,诱导学生“咬文嚼字”,既加深知识理解,也使学生学会了咀嚼文字、仔细推敲的阅读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训练,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当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后,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也会有所强化,从而更轻松地应对数学问题,更有信心、更有热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笔筒分配律乘法
算乘法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自制笔筒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鼠来宝”笔筒
把加法变成乘法
做一只怪魚笔筒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