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0-047
平时观察发现,很多计算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尤其是口算课,许多教师总认为太简单的东西反而难教,很难上出新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既单调又沉闷。我认为,如果就教材而教教材,即使在新知传授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也很难真正把新知主动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已有认知的拓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
案例描述:
教学“口算除法”一课,教材中的例题是45÷3,并配有相应的小棒图,让学生按30÷3=10、15÷3=5、10+5=15的过程思考,接着出示450÷30,问:你是怎样想的?
一、导入环节
出示:30÷3 33÷3 26÷2
300÷3 330÷3 260÷2
师(引导比较第一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下一题的商比上一题多了一个0。
生 2:我发现除数不变,而被除数只是在末尾添了一个0。
生 3:我发现只要算出第一题的商,第二题就不用算了,在后面直接添0即可。
生 4:我发现像33÷3、330÷3等算式,只要背背乘法口诀,从高位一步步除就行了。
二、新授环节
师(出示45÷3):你会算吗?试试看。
生 5:4个十除以3最多可商1个十,还余10和5,合起来是15,15÷3=5,所以合起来商是15。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 5:我是按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
生 6:我先把45分成30和15,因为30÷3=10、15÷3=5、10+5=15,所以45÷3=15。
师:你也挺厉害的!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 6:因为把40平均分成3份,每份只能有一个十,这样就分掉3个十,也就是30,剩下的一个十和5个一合成15,除以3刚好是5,这样商就是15。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7:老师,要想知道45÷3等于几,可以思考几乘3等于45。(其他学生一听,马上点头赞同)
师(出示450÷3):这一题等于多少呢?
生 8:把450分成300和150,因为300÷3=100、150÷ 3=50、100+50=150,所以450÷3=150。
生 9:因为45÷3=15,所以450÷3=150。
生 10:因为150×3=450,所以450÷3=150。
三、练习环节
我出示56÷2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的过程,大部分学生都是把56分成40和16来计算的,因为40÷2=20、16÷2=8、20+8=28,所以56÷ 2=28,也有学生采用笔算的方法来解答。正当我准备进行下一题的练习时,一生举起了小手,说:“我把56分成50和6,因为50÷2=25、6÷2=3、25+3=28,所以56÷2=28。”这时课堂上一片安静,我也愣住了,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压根儿没考虑到这种方法。当我意识到这个学生说得有理时,马上鼓起掌来,说:“好样的!”接着,我引导那些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学生比较45÷3和56÷2这两题:“为什么45÷3要把45分成30和15来计算,而56÷2却可以把56分成50和6、40和16来计算呢?”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掀起高潮,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精彩之处。
课后思考:
简简单单的口算课竟也能激起学生奇妙的思维火花,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当原有的认知得到恰当的拓展后,他们的主动探索就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是什么?是学生已经积累的一位数除两三位数、各位上都能刚好被整除的口算及表内除法和简单的笔算,还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如果把这些因素都放在自由的空间里进行有效拓展的话,学生就会像春天土壤里沉睡的可爱的精灵一样,一经春雨的滋润,便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命奇迹。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形成开放的师生观,唯有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心理安全感,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关注与尊重。其次,我们要重新认识课程,因为课程不仅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不再是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究新知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课堂上,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情感、需要、个性、思想等,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活动,我们看到的是那跳动着学生思维的举动,听到的是那涌动个性火花的语言,感受到的是那闪现着学生思想的情愫。
(责编 蓝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