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康轩幼教研究中心 马 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南京康轩幼教研究中心 马 莉
南京康轩文教机构自2014年开始,在一批优质幼儿园的小班开展了“游戏活动区域化”的研究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确立了“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区域环境,让幼儿在区域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目标。回顾半年多来的研究和实践历程,我们大致走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我们的第一步工作是把活动室由原来的 “大而划一”变为“小而多样”。教师利用玩具柜、软垫、餐桌等设施,把活动室分割成了桌面生活区、桌面科学区、桌面动手区、墙面美工区、软垫阅读区等,并在各区域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这一阶段,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到各区域去参观,以帮助幼儿熟悉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初步建立了“在相应的区域内玩相应的玩具开展相应的活动”的游戏规则。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部分幼儿能根据这一游戏规则开展活动了,少部分幼儿还比较被动,活动的专注性和持久性也较差,喜欢不停更换玩具材料和区域,彼此争抢玩具和材料。游戏结束后,活动室内一片狼藉,玩具被丢得到处都是,大部分幼儿还不习惯把玩过的玩具或用过的材料放回原处。
幼儿午餐后穿鞋套自主进阅读区阅读绘本
1.调整区域
根据初始阶段的情况,我们扩大了倍受幼儿喜爱的阅读区,并把阅读时间分别安排在餐前、餐后和下午,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满足幼儿阅读分享的需要。
2.调整材料
在这个阶段,我们改变了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对同一区域的游戏材料,由原来的强调多样化调整为突出重点,单一品种的游戏材料数量充足,并将原来用大筐装玩具调整为用若干个小筐装,以避免争抢。例如,在生活区,我们投放了许多幼儿喜欢的配对游戏材料,增添了衣服和裤子的配对图卡等,让幼儿在颜色配对、图形配对的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逻辑概念。
幼儿在桌面生活区开展大小、颜色不同的衣服和裤子的配对活动
3.加强指导
教师在幼儿游戏前开展示范指导,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进行随机指导,在幼儿游戏结束后给予评价指导,重点培养幼儿游戏结束后整理玩具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游戏的专注力和持久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幼儿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解了游戏规则。例如,知道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游戏的主动性明显增强,活动的时间也渐渐延长,彼此争抢玩具和游戏材料的现象明显减少。但仍有一些好动的幼儿会在区域间随意走动,干扰同伴,个别性格内向的幼儿则进入区域后“玩不起来”。
1.细化区域活动规则
例如,我们给软垫阅读区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鞋套,一来帮助幼儿节约穿脱鞋子的时间,同时也避免光脚可能着凉;二来利用鞋套的数量来控制同一时间段来阅读区活动的幼儿人数。又如,我们提示幼儿,玩“喂娃娃吃豆”游戏时要根据娃娃头上的数字来喂相应数量的豆子,玩穿珠子游戏时要根据串绳上已有的珠子颜色或形状来选择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珠子。
2.减量增类,丰富内容
在幼儿逐渐理解并能遵守区角活动游戏规则,养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的基础上,我们在各个区域减少了单一品种游戏材料的数量,相应增加了游戏材料的种类,以丰富活动内容。如在动手区,我们除了投放和区域活动人数一致的操作盒、图卡外,还增添了泡沫数点块等,以提高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在美工区,我们不仅提供了自由涂鸦的活动材料,还结合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开展涂色活动和用手指或棉签点画以及粘贴画(用浆糊、胶棒、双面胶、即时贴粘贴)等活动材料。
幼儿在桌面动手区用操作盒、图卡接插后再用泡沫数点块操作
3.鼓励幼儿积极探索,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
如幼儿在玩夹子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除了可以把苹果夹子夹到水果树上去外,你知道哪些水果也是长在树上的?幼儿经过思考后,梨子夹子、柚子夹子、桃子夹子等应运而生。幼儿还自己找来瓶子、筐子,把水果夹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夹在瓶口或筐边,有的还把夹子夹在自己的手指、衣服甚至老师的头发上……活动过程中,教师还注意运用各种策略鼓励内向的幼儿积极参加活动,引导好动的幼儿自觉遵守活动规则。
半年多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智能得到了开发,性格变得开朗,兴趣变得广泛,善于交往和表现了。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活动区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对区域活动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以《纲要》为指导,更努力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区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