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江田 斌
(1.贵州省德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铜仁 565200;2.德江县长丰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 565200)
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
陶明江1田 斌2
(1.贵州省德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铜仁 565200;2.德江县长丰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铜仁 565200)
2012年7月13日,德江县长丰乡某养猪场两头母猪出现低烧,食欲不振,以至食欲废绝。经过兽医临床观察,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该猪场有部分母猪出现了食欲减退甚至食欲废绝的情况,检测体温偏高,经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出诊现场观察,发现有部分母猪皮肤发红,精神不振,眼结膜等黏膜发黄。分别采集编号分别是3号和7号两头母猪全血,送实验室检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1)试验病料:血样来自某猪场母猪抗凝全血,分别为3号和7号。
(2)主要试剂:抗凝剂为枸橼酸三钠;红细胞计数稀释液为0.85%NaCl溶液;白细胞稀释液为1%的冰醋酸。
(3)培养基:血平板培养基,将灭菌的营养琼脂加热熔化,在冷至45℃~50℃时,加无菌脱纤维家兔鲜血5%~10%,倾注平皿。待凝固后,置37℃培养1天。有污染者废弃,无菌者保存于冰箱中备用。
(4)主要仪器:单目光电显微镜,白红细胞计一套及血红细胞计数板,电热恒温培养箱,手提式小型直立高压灭菌器,电子天秤。
2.1.2 试验方法
(1) 细菌分离:将被检病料(血液3号,7号)置于酒精灯旁,分别用灭菌毛细吸管取1~2滴置于血平板中央,再用灭菌的接种环做均匀涂布。于血平板盖上分别作“3#”和“7#”记号、日期,再置于37℃培养48h。
(2)附红细胞体检查
①血液压片:分别取3号和7 号血样1滴于两片载玻片上,再加1~2滴生理盐水混匀,之后用盖玻片覆盖,置于光电显微镜下镜检。
②血涂片制备及瑞氏染色:
先取一张干净的无油垢边缘整齐的载玻片,其一端蘸取少许3#血液,以45°角放在另一张干净无油垢的载玻片一端,从这端向另一端推成薄而均匀的血膜。同样方法对7#血液进行涂片,待干后备用。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其上,经1~3分钟,再加染液等量的中性蒸馏水,轻轻晃动玻片,使与染液混匀;经1~3分钟左右,直接用水冲洗,吸干后,镜检。
2.2 实验结果
2.2.1 细菌分离结果:用血平板分离,经过在37℃培养48h后,没有细菌生长,呈阴性。
2.2.2 附红细胞体检查结果:3号、7号均为阳性,红细胞四周有大量附红细胞体附着。
2.2.3 形态观察结果
(1) 鲜血压片:高倍镜下即可见震颤和变形的血球以及呈淡绿色的附红细胞体。在油镜下可见菠萝样、锯齿状、星芒状红细胞,红细胞内和血浆中可见附红细胞体。大多呈球形、逗号形、条形细小颗粒状。
(2)血涂片经瑞氏染色:瑞氏染色时红细胞一般呈淡紫红色,附红细胞体一般呈天蓝色。每个红细胞上附着的附红细胞体的数目各异,中度感染一般为6~7个重度感染的时可达到20个以上,此时红细胞暗视野下如同锯齿状,附红细胞体染色的镜检形状与鲜血镜检情况相同:呈球形、逗号形、条形细小颗粒状,也有菠萝样、星芒状红细胞。
2.2.4 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检测结果
从表1可见,红细胞计数结果3号、7号均下降;白细胞计数结果3号下降,7号正常。血红蛋白检查结果3号、7号均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表现明显的贫血。详见表1。
表1 实验室血液检测结果
针对附红细胞体,选择用药如下: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5%的血虫净溶液(4毫克/公斤体重),1次/d,交替进行。同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等药物。经过5 d药物治疗,2头母猪均好转,6 d后逐渐恢复健康。
(1)作者针对一例母猪发热、皮肤发红、厌食的病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血液涂片观察以及染色镜检、血液红白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检查,初步判断为附红细胞体感染。经过针对性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基本确定本次病例为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
(2)附红细胞体寄生在人畜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膜内陷形成凹陷和空洞,改变了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形状。通过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对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母猪皮肤发红,红细胞、血红蛋白数下降说明了各种类型的贫血、血孢子虫病、溶血性疾病。再结合附红细胞体检查都证明了附红细胞体的存在。
[1] 王永,冯昕炜,严光文,等.附红细胞体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0(6):491-494.
[2] 孙亮,穆国冬,王笑玉,等.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J].吉林畜牧兽医,2008,29(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