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152团一中(832000)
教师、学生、课堂,三者之间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推动者”,教学活动进程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都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将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的运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处在学习活动的起始阶段,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领悟,学习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学习素养还没有完全树立,需要教师有序、科学、渐进的指引。现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了简要论述。
小学生处在学习活动的经验技能“积淀”阶段,学习探知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分析、思考、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水平还没有形成,对数学知识点概念、性质、定理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还处在“浅层次”阶段。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内涵,领悟深层内容,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学。小学数教师就可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引导、指导的主导功效,通过以教引学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理解新知内容,挖掘新知丰富内涵,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新知内涵要义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为小学生打下深厚学习“功底”。如在“方程”定义讲解中,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实际,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教师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先学”活动,学生通过阅读内容、分析语句、同桌讨论等形式,认识到方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开展“后教”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理解知识点内容活动,向学生指出:“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并向学生指出方程与算术式之间的差异。并在此过程中,教师设置出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环节,通过边讲解、边操作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知出知识内容的深刻内涵,丰富要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新知内涵要义,促进教与学活动深入推进。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解题方法的讲授,习惯于“开门见山”,直接灌输。而教育实践学认为,实践探索获得的“直接经验”相对于直接获取的“间接经验”,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记”较为深刻。同时,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就是“授之以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解答方法的教学上,要利用自身主导作用,做好解题方法要领的讲解和传授工作,特别是引导学生运用解题方法的工作,指引小学生在阅读感知问题内容中,理解问题条件内容以及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找寻出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之间的深刻关联,找出条件与要求之间有效联系的“衔接点”,从而破解“难题”,获得解题策略方法。
如在“小明有8本课外读物,小华比小明多1/4,小华有10本。小东比小华少1/5,小东有8本。三人一共有多少本”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用“以导促探”的教学方式,将探究解答问题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完成,教师做好引导作用。学生通过分析该问题条件,认为“这是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案例”。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何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解题”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探析问题条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组找出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之间构建“桥梁”。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认为:“把小明的课外读物的本数看成单位“1”,那么小华的本数就是小明的(1+1/4),由此用乘法求出小华的本数;再把小华的本数看成单位“1”,用小华的本数乘上(1-1/5)就是小东的本数;最后把三人的本数相加即可”。此时,教师进行讲解,向学生明晰该问题解答的策略方法。在此问题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指导学生探究分析问题活动,学生有效领悟和掌握了解题要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解题技能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生具有能动的思考和质疑能力,总是对现实问题或自然现象提出“为什么”的疑问。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能力培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反思辨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技能,促进学习活动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评价教学的激励、促发、指导功效,运用鼓励性的教学语言,激励学生对自身或他人的学习活动过程及表现进行评判和辨析活动,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积极鼓励下,深入参与思考辨析活动,积极表达自己见解观点,实现反思辨析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新课改以生为本,能力培养第一要义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指导、引导、评价等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式,指引学生更加深入高效的开展学习活动,实现教与学的和谐、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