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市东元小学(226235) 刘 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如此看来,数学是应当与生活“牵手”的,依托生活背景来降低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并努力挖掘数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有施展的舞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缺乏了实质意义的知识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将理论结合生活的意义在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本质,体现数学的价值,并以生活背景为依托,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由知道上升为理解,由解题上升到应用,由单一扩散到多元。
例如,“图形覆盖的规律”的教学,如果给定一列数,告诉学生要覆盖其中的相连几个数,求有多少种不同的覆盖方法。学生面对这样冰冷的学习材料会失去探索的欲望。而给这样的问题加上生活的“包装”,如“小明和表哥去买电影票,一排座位有12个,想买相连的两张票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学生的兴趣则被激发出来,有的用列举的方法,有的用画图的方法,有的用连线的方法,最后殊途同归,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的问题就是从一列数中覆盖其中相连的两个,用画图的方法就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显然乐于接受这样“有用”的规律。这时,教师再将生活中用同样方法可解决的覆盖较多个数图形的问题和封闭图形中覆盖相连的几个图形的问题展现给学生,学生会发现尽管规律不尽相同,但是原理是一样的。这样的举一反三的过程能增强学生对问题掌握的熟练程度,帮助学生完成数学建模。
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时,有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缺乏,生活经验不足。那么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当创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以生活实践为载体进行数学推理,加强估算能力。
例如,“千克和吨”的单元教学,“千克”和“吨”两个单位的新授课都借助了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出“千克”这个单位用在一般情形下的物体计重,而“吨”这个单位用在比较重的物体上。习题:蓝鲸是最重的海洋生物,成年蓝鲸的体重达到260( )。不少学生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用“千克”为单位,原因在于学生体会不出260千克和260吨的区别。在学生的印象中,260吨和260千克都是一个大的重量,只不过大的程度不太一样。而且蓝鲸是个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动物,那到底用“千克”还是“吨”就不得而知了。针对这样的问题,应当让学生以生活实践为载体,体会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我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重量开始体会:1.大概要多少个小朋友加起来体重和才为1吨?一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是多少,那么260千克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和?可能是蓝鲸的体重吗?2.前面介绍过大象的体重约为2吨,是多少千克?相当于多少个260千克?那么大象的体重可能相当于4个蓝鲸的体重和吗?3.蓝鲸的身长大约为33米,想象一下这个长度大约是几个教室的长,那么蓝鲸的体重是260吨合适还是260千克合适?通过这些生活中的情形的类比,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有思考的方向,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和估计能力。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除了将生活经验作用于数学学习,还能由数学知识反作用于生活,这样互相衬托,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小数的除法”学习中,我设计了问题:老师家的客厅长和宽分别为7.8米和4米,现在要铺边长为8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至少需要多少块?很多学生分别计算出客厅的面积和瓷砖的面积,然后用客厅的面积除以瓷砖的面积来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瓷砖假如不是正好铺满,那么多余的面积是要裁剪掉的,所以用面积相除的方法来解决不科学,应该分别算出沿着客厅的长需要的瓷砖的块数和沿着客厅的宽需要的瓷砖的块数,然后相乘,如果出现余数,应当用进一法。对于不同想法,经过画图示意和解释,其他同学都大受启发,第一时间解决了这个易错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也是有着广阔的应用的,学生只要有这样的应用意识,数学能力一定会不断提升,数学素养自然水涨船高。
总之,让数学牵手“生活”是必要而重要的,就像人要有两条腿走路才稳当一样。只有从生活中汲取数学学习需要的养分,才可以提炼规律,促进数学理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