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妍
(长春市绿园区正阳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062)
陶土育灵性——小学低年级陶艺教学随感
高 妍
(长春市绿园区正阳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062)
陶艺教学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认识与了解,引入陶艺教育进入课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
陶艺教育 体验成功 综合能力培养 健康成长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在英文中“China”是中国的意思,但写成小写“china”时便是陶瓷的意思。可见陶瓷在世界上享有的地位和盛誉。它也在无形中推动和促进了世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良好氛围中,陶艺教育浮出水面,以它特有的魅力和形式,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着陶的淳朴、厚重,真正体会到回归自然的亲切与期盼。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张扬个性。逐步形成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保护意识,继承和宏扬祖国传统文化。
我校开展陶艺课程已有十年之久,我有幸担任了低年级的陶艺教学工作。在几年来的陶艺教学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学生对陶艺的那种无形的喜爱与期待,同时陶艺也给了孩子创造的机会与展示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
1.陶艺课堂给学生带来的自由与放松
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亲近大自然、亲近泥土的天性。每个成人都会有小时候经常(或渴望)玩泥玩沙的记忆,许多小孩玩起泥来可以忘了时间,其乐无穷。由于陶泥的可塑性,学生们可以随意制作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陶艺活动让他们感到十分自由和轻松。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做出一件件令我们无法想象的作品,那些接近于原始社会陶器稚拙却美妙的陶艺作品,会使成人们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渴望自由也是人的天性,而自由也最能让人的潜力得到尽情发挥,在自由中才能充分培养各种素质。陶艺活动的自由性,能让小学生们产生极大的兴趣,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自己的多方面素质。
2.陶艺课堂上学生体验到的成功的喜悦
在参加陶艺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学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所以陶艺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是成功的,他们会因此而高兴,因此而自豪,从而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对这种活动更加感兴趣,就会更投入,就会使学生提高得更快。
陶艺课本身注重动手动脑能力,能创造一种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激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陶艺本身的文化底蕴深厚、内
涵丰富,涉及到语文、社会、数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1.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
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学生要考虑作品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新等总体效果。先是构思,构思时要考虑怎样和别人不一样,这时学生就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着创新;构思好了,还要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更合适,陶艺课的手捏法、泥板成形法、泥条盘筑法、泥条编织法、挖空法、浇注成形法等制作方法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这种选择也在不停地锻炼着学生的思维,再加上学生还要力求与众不同,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是制作,在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修改,是构思基础上的再创造;作品完成后,要进行评价,评价自己的、评价别人的,好在哪里、还可以怎样改变等,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陶艺课堂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上《小蜗牛的一家》这节课时,学生制作出了很多有趣生动的蜗牛一家,有的蜗牛们正要去郊游;有的蜗牛则在大森林里探险;有的蜗牛努力的爬上枝头去看日出……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又兼具变通灵活的特点,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和变通性。
有一节课是比较抽象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想象来制作陶艺作品。我播放了一些或欢快或舒缓或激烈的乐曲,学生们不仅制作起来有了灵感,对乐曲也有了相当的感受,视觉与听觉相互联系起来,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产生了奇妙的"扩散性思维"。有些学生经过制作陶艺,大大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美术作品中体现出了形象的准确性、夸张性和优美性。
3.陶艺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陶艺课提倡合作,不仅因为小学陶艺教学由于受时间和陶泥的特殊性(易干)的限制,在课堂内难以单独及时的完成作品,利用小组的形式来合作完成,还因为合作能集思广益,加强生生互动。在合作中学生们需要根据内容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合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的友好相处。
陶艺就是学生乐于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陶艺,学生仿佛住进了一个健康的地区,能够从任何角落感受到善,那些充满童趣,纯洁的作品都会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就象一股和风从健康之境飘来了健康,使学生自儿童时期开始即已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与理智的真正美相似、爱好,以及和谐,即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心理。
一件好作品不是一次就能完成,它需要学生二次、三次地修改才能完成。在陶艺制作中,让学生克服急躁的心理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时间一长,耐心也就自然培养出来。同样,在泥塑时,还需要细心,如盘条制作时,一不小心就容易断了,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了泥塑的规律和要求,慢慢地学会了细心,学生在陶艺过程中培养的细心和耐心,也就会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玩陶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当学生用柔软的陶泥,灵巧的双手,随心所欲地塑造出一件又一件精彩的陶艺作品时,我能感受的到孩子那发自内心的骄傲与成功的喜悦,仿佛在告诉世人他们是陶土的主宰,是作品的主人!是的,是孩子们给了陶土再一次的生命,使它们成为一件件精美的陶艺作品,也使它们有了真正的欣赏价值和艺术韵味。同时柔软的陶土也给予了孩子塑造的乐趣和创造的空间,激励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动手动脑制作陶品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形成了深厚的艺术素养。陶艺让他们思考让他们成长,让他们了解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让他们感受到了陶的朴实与凝重!
《陶艺技法 引心系陶》 关涛 著
《陶艺制作》 吕波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