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仁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巴渔中学 贵州遵义 563500 )
加强数学中考复习“双基”训练之我见
刘昌仁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巴渔中学 贵州遵义 563500 )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复习训练,让学生体会中考题型的来源关键是教材,题型的基础是源于新课程标准,只有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认识,有的放矢地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双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突出重点 注重方法
双基即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应如何实施,才能巩固与深化“双基”内容,提高数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就结合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浅谈我在中考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和方法。只有把基础知识理解深透,掌握牢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我省近几年的数学中考答卷的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学生对基本概念不清,基本性质、法则、公式、定理和数学方法未掌握,造成运算不合理、不严密,不会在运算中进行推理,以及循环论证等问题。因此,一定要抓好“双基”的复习。
1.紧扣新课程标准、教材,防止拔高复习要求。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必须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全面而有重点的复习。在复习内容的选取上,对于超过课程标准、教材要求的知识、例题和习题,不管是什么资料上有的,都不应盲目列入复习范围。复习时应着力于新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教材上有的“双基”内容。例题、习题主要应选取教材上的,补充的例、习题一定要细心选择,切不可随意拔高要求。我省近两年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数学题,由于较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因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2.归纳、总结基础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要求学生做到,明确概念的本质,弄清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对重要的公式、定理要会推证。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综合概括。以提示其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知识有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初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为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切不可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尚未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情况下,就急于练习,急于深化,急于综合。
3.用“组题”训练巩固“双基”。
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熟练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运用组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组题的编选原则是:目的性、针对性要强;题目要取自教材或植根教材,并力求“少、精、活”;题目待复盖的知识面要宽,编排要循序渐进,具有一定的阶梯性,要能体现题目之间的内存联系和发展变化;要有利于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及时评讲予以纠正。在评讲中,要把重点放在对错误原因的剖析上,只有在弄清错误原因的基础上,才能牢固掌握正确的解法,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
由于中考复习的时间短,内容多,复习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重其所重,轻其所轻,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复习的重点,明确复习重点是上好复习课的关键。一般来说,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数的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与变形;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与三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有关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有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三角函数的概念和特殊三角函数的计算;统计初步的有关概念、计算和图形的分析与应用;相交线、平行线和角的概念及有关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开的性质和判定;各种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各种平行四边开和梯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一些重要性质(直径、弦、弧之间的关系,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与圆有关的角的相关应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与圆有关的计算;相关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和旋转,三视图的概念。
同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初三内容和初一、二内容相比,初三内容更为重要;(2)与高中内容衔接较紧密的内容和一般内容相比,前者更为重要。
突出重点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把复习课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第三阶段是重点补漏;二是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对重点内容加强“循环”。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弊。如果复习时间较短,学生基础较好,以采用第二种方式为好。例如,复习方程(组)和不等式时,联系函数,复习函数时,又联系方程(组)和不等式,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时,联系各种平行四边形、梯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一些重要性质,直线和圆相切的判定与性质;复习各种平行四边形时,又联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复习代数联系几何,复习几何又联系代数等等。总之,不必等到全面复习结束之后再去联系,这样不断“循环”,不仅能使重点知识重复出现,加深印象,同时还能促使学生看书,并且也有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提高灵活运用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一般做法有:
1.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思路
对于基本题,可采用组题形式,把内容上联系密切且解法类似甚至相同的一些题目并联在一起,通过思路分析,寻求解题规律,使学生认识到,一个题目是一类题目的代表,以便建立正确的联想,收到知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于综合题,也可仿用上述方式教给学生解题基本思路。但在逐题分析时,要注意教会学生把综合题折成几个互相关联又互相独立的基本题,再把这些基本题组合为原题。具备了这种分析与综合能力,解综合题也就不难了。简言之,寻求综合题的解题思路是“化整为零”,其解法是“聚零为整”。
2.用“一题多解”拓宽解题思路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反映在数学题的解答上,同一个题目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求解,从而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在求解的过程中,固然要注意某题有多少种解法的特点,但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找到有指导性的解题方法。运用一题多解,不但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解题的灵活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