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横港学校(226375) 任 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下面我就以苏教版第八册口语交际《学会鼓励》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构建“走进生活”的口语交际课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境”一词。他认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小学语文课只有创设好情境,才能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认知和能力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而这样的语文课才充满情趣,才容易和线索的世界产生共振。而这一切的创设者就是教师,教师只有用心用情,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心,课才能上得有趣,学生才能乐此不疲,才能把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起来,真正诠释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
上课伊始,我就以紧张为由故意出错,让学生对老师进行鼓励,从而引入“鼓励”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的导入自然、轻松、巧妙、灵活,润物在无声处。导入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教学息息相关,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良好的交际氛围中。这一教学环节,我巧妙地抓住自身教学资源,故意出错,自然得体。教师亲切的态度、专注的神情和微笑的姿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和对老师的热爱,进而产生“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泉。再现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情境中观察、说明,是增强学生体验,激发思维和口头表达的动力源。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就巧妙地让学生谈谈平常有没有受到鼓励的经历。鼓励是在他人孤独痛苦或遇到困难时做出的友善行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鼓励一直伴随他们。让学生谈自己受鼓励的经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感受,只有说话和生活相联系时,才会降低说话的难度。
怎样表达,方法极其重要。此时,我再现了“茅义军两次做实验都没有成功想打退堂鼓,请给他一点鼓励”的情境。这样的情境设计一下子把学生表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在倾听中辨析,在范例中学习,轻轻松松地学会了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讲授大量的口语交际的原则,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方式组织教学。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它不是简单的听和说的相加,而是一个以听说为核心,交际双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了表达方法的情况下,善于表达,设计了两个生活情境:张为名买的航模材料零件有损坏,想退货却没有勇气;宗佳伟想参加校运会却怕参加训练。这两个情境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学生可以真正体验角色,真正体会别人的痛苦,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演练话题也调动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生成一个个兴奋点和动情点,让口语交际变得精彩而有实效。另外,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口语交际的根本目标。教学中,我通过师生共同表演,使学生说话时有现场感;巧妙地让学生在表演中练说,提高学生辨析的积极性;示范引路,为学生互动表演提供范例。这一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时激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口语交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儿童生活为切入口,以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为主。有了生活经历、个人的体验,才有生活的感受,这样的表达是“活”的。此时,我恰到好处地设计了“链接生活,体验鼓励”的教学情境。学生有了生活体验,表达的欲望更加强烈,整个课堂成了生活舞台的缩影,学生的表达也一发而不可收。此时此刻,学生“活”了,整个课堂“活”了。口语交际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我充分挖掘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体验、师生互动的情景都成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大大提高了口语交际的实效。其实只要让学生们“活”起来,“动”起来,努力打造扎实、高效的口语交际的平台,就能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使口语交际焕发迷人的光彩。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