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1-064
小幅水墨画是时下小学学段美术教学中较为流行的画种。其短小精悍的尺幅易于儿童的技法习得和创作发挥,体现了“尽精微,致广大”的优势,因而深受儿童的喜爱。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儿童对小幅水墨画在理解层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与误读,教师的教学也面临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根据实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学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儿童小幅水墨画概述
水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有很多传统的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水墨画不论画大画还是画小画,意在笔端藏,迹中寻。品味自然之趣韵,大画有大画的气势,小画自有小画的灵活和妙处,介于儿童的认知水平,在水墨画的教学中,小幅作品(画心不超过60cm)更能轻松地表达儿童的笔墨意趣,及时而迅捷地挥洒心中忽然闪过的灵感,记下一段妙造自然的心得。在方寸盈尺之间勾画线条,涂抹色块,或一缕飞白跳脱,留下笔迹,展示心路。水墨画本身具有简单、概括的特点,符合儿童的思维,易被学生理解接受,通过水和笔墨的无穷变化产生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效果。水墨画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儿童喜爱。
二、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儿童对小幅水墨画认识的误读
水墨画作为璀璨的文化瑰宝,不仅展现了古代精湛的绘画技巧,更蕴含着丰富的文脉气韵。学习水墨画有助于学生体会传统国粹的精髓,提高其文人素养。然而,笔者于2013年6月在东莞市大朗镇中心小学2~5年级随机挑选了400名(每年级100名)小学生就小幅水墨画实施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喜爱的绘画作品类型,对水墨画的理解,最喜爱的描绘对象,用色喜好,对当前课程数量的满意程度等多方面问题。结果显示,学生对小幅水墨画存在一定的误读。
第一,欣赏水平有待提升。对“喜爱的绘画作品类型”(可同时多选)的调查显示:63%的学生对小幅水墨画学习感兴趣,88%的学生对日本流行动漫比较感兴趣。笔者就这一现状对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后了解到,喜爱当下流行卡通漫画的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地认为动漫人物很漂亮。可见学生更多是停留在对事物感性层面的认识上。
第二,喜爱的描绘对象有偏爱。在对“喜爱描绘的对象”(可同时多选)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有83%的学生(2~5年级)表示小动物是其水墨画中通常喜爱描绘的题材,47%的学生(2~5年级)青睐于花草,67%的学生(大部分为4、5年级)钟情于人物描绘。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校当前儿童小幅水墨画的学情,需进一步对课程资源进行调控安排。
第三,基本理念存在误区与缺失。对“什么是水墨画?”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72%的学生认为用毛笔画的画就是水墨画。只有28%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更令人担忧的是,已经有多年水墨画学习经验的学生也不能准确理解水墨画的真正含义。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学理上对水墨画缺乏系统了解,名家名作及流派更是知之甚少,水墨艺术素养较为低。
2.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第一,知识单元孤立。我校采用的美术教材中水墨画专项训练课程比较少,《美丽的荷塘》《千姿百态的树》《快乐的黑天鹅》等课程局限在画花、画树、画动物的单一内容中,单一枯燥的学习内容磨灭了儿童对水墨画的兴趣。这样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教师将水墨绘画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课时安排少。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水墨画课程2~6年级每周只有一节,且分散在各学段教材里,学生刚刚对水墨技法有所上手就又陷入长期的空置期。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长期训练,对毛笔的运用及水墨的控制并不到位,要么水分过大晕染成一片,要么水分过小干枯死板。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教师小幅水墨画教学的开展。
第三,理想的小幅水墨画的“卡夫丁峡谷”。儿童小幅水墨画在教学中很易陷入两种极端:任由儿童自由发挥,表现出趣味十足的水墨画。这类水墨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童趣,但完全没有传统技艺的传承,也就没有了“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意蕴,没有了笔墨传情的技艺。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捆住了儿童的思维,缺乏创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