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5-03-01 06:19郑流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研究生政治

郑流云

论社会转型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郑流云

(吉首大学, 湖南 吉首 416000)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探寻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社会转型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11)号]的通知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探寻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转型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社会转型”这一概念源于西方社会学现代化理论,是用来表示一种社会结构向另一种社会结构的转换和变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和发展,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各种价值观念纷至沓来,粉墨登场,多元价值的存在必然引起价值冲突,存在不同价值之间的对立与冲撞,甚至导致社会主导价值缺失,价值导向缺位,从而导致价值失范。从全局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化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均通过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课程来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肩负着陶冶崇高情操、塑造美好心灵、锤炼高尚品质、健全健康人格和传授科学知识的历史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全面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由于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是大班教学,一个教室挤满一百多人,再加上学校评价体制的不健全,“重科研,轻教学”,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兴趣不高。在如今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音乐),教师写、学生“抄”(英语单词),教师放(PPT)、学生“看”(手机)的尴尬局面,使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于形式,这严重影响了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功利化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张耀灿教授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的价值取向,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现实定位。”[2]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来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仍然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带来的世俗化、功利化和由此而产生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是目前道德危机的重要根源。”[3]社会中的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了学校和研究生的思想行为当中。一些没落腐朽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他们重视自我、注重利益,把追求理想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在追求理想和知识的同时,注重金钱和物质的享受。于是,合理利己主义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中比较普遍的价值取向。许多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只将大学教育当成个人成功的跳板和智力投资,其学习带有浓重的功利性。这些不仅仅从社会层面广泛地影响研究生对思想、政治、道德的价值认同,而且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3.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片面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判断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突出“政治”二字,但在和平年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之外,还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教育等。然而,在当前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忽视人的主体性教育,其基本实践和视野是处在“主体—客体”的两极框架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不平等,总是片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强调个人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淡漠其个体性功能,缺乏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感恩以及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道德生活。有学者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4]总之,在当前除了要高度重视政治教育之外,还应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等。

4.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在塑造人们灵魂、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调动人们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5]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仍然落后、形式刻板,如过分强调课堂灌输式教育,不考虑接受教育者的实际情感,把受教育者看成完全被动和理应服从的承受者。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受教育者的反感,甚至是抵制,直接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毛泽东曾就教育方法论问题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一顿瞎说。”[6]所以,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但要高度重视教育方法的问题,而且要不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江泽民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就必须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方法运用上更多地采用平等对话、启发、示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等教育方法。

二、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环境等都会影响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各个影响因素加以改进和完善。

1.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所谓“以生为本”,就是指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下,强调教师要心系学生,把学生的事情、利益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发展时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导、培养学生,竭力关爱、服务学生。当前,在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中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以此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正如教育学家所说:“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2.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邓小平也曾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因为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修养、科研能力和教育方法。因为,唯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敬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就必须“认真抓好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真正让懂马列、信马列、有理想信念的教师来教思想政治理论课”。[7]

3.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人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社会环境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映,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曾说:“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的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换言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总是在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影响下形成的,是一种多维、多渠道、多层次、多面体的产物。因此,在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研究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充分认识到智力因素(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信念、人格、性格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师只有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4.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江泽民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要成为我们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8]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等。虽然这些教育内容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在校研究生屡屡发生的“道德危机事件”,其实就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的具体体现,如1995年清华大学铊盐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再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投毒事件。这表明在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鉴于此,在高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心理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

[1]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耀灿.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江汉论坛,2008(1).

[3]车彤.困惑与突破:新时期高校德育方略[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4]陶文俊.伊犁州直大中专院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8.(4)

[5]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社,2012.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

[7]许晓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On the Ques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te of College of Social Transform 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ZHENG Liu-yun
(Jishou University,Jishou,Hu’nan 416000,China)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Graduate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content,teachingmethodsand other aspectsof quality of educators,hasseriously affe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Graduates'Ideological Education.Therefore,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universities graduate faces and explore appropriate solu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curr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universitiesgraduate should be concerned

Social Transformation;Graduat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009—0673(2015)02—0057—04

G641

A

2015—02—28

吉首大学2014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402)。

郑流云(1974— ),男(苗族),湖南麻阳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杨昌勇

猜你喜欢
理论课研究生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