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叶文平,刘云雅
·中医·中西医结合·
阿司匹林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张捷,叶文平,刘云雅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风火闭窍型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心饮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GMP-140水平、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GMP-140水平、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而促进颅神经功能恢复。
脑梗死;清心饮;加减疗法;风火闭窍;
张捷,叶文平,刘云雅.阿司匹林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101-103.[www.syxnf.net]
Zhang J,Ye WP,Liu YY.Clinical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Qingxinyin on cerebral infarction classified as fenghuo bi-qiao type of TCM[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2015,23(1):101-103.
目前,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致死率和致残率均高,且50%以上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目前常规西医治疗以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对症支持为主,但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有50%以上脑梗死患者因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给社会、家庭带来长久的痛苦与困扰。中医在治疗卒中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临床上根据“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治疗脑梗死能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本研究初步研究探讨了阿司匹林联合中医方剂清心饮加减治疗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清心饮加减治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基础,现报道如下。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2)年龄35~85岁;(3)发病时间≤6个月。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脑肿瘤所致脑梗死;(3)发病时间>6个月。
1.2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风火闭窍型脑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0~83岁,平均(54.2±5.8)岁;病程5~170 d,平均(24.4±8.2)d。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2~82岁,平均(55.5±4.6)岁;病程7~176 d,平均(25.1±8.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间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讨论通过,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平衡水电解质等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公司生产)治疗,0.1 g/次,1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方药:人工牛黄0.2 g(合药兑服),琥珀3 g(合药兑服),黄连10 g,丹参15 g,远志15 g,甘草10 g,石菖蒲20 g,橘红10 g,胆南星10 g,麦冬20 g,淡竹叶15 g。水煎服,1剂/d。便秘者加用大黄、厚朴,呕吐者加用陈皮、(法)半夏,均连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α-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水平。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最高分100分,其中良(>60分)为生活基本自理、中度残疾(41~60分)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重度残疾(21~40分)为日常生活明显依赖、完全残疾(≤20分)为日常生活完全依赖。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GMP-140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GMP-14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GMP-14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GMP-140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y index and GMP-140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GMP-140水平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rheology index and GMP-140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GMP-140=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后对照组507.7±0.57.2±0.3*1.8±0.31.7±0.2*73.2±4.658.9±9.2*27.8±5.419.5±3.5组别例数全血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治疗后GMP-140(ng/L)治疗前*治疗组507.8±0.66.2±0.4*1.9±0.41.6±0.2*72.3±6.746.7±7.6*28.3±4.313.5±4.3*t 0.90114.1451.4142.5050.6807.6530.5157.22 P值0.3610.0000.1680.0130.4940.0000.6120.000值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BI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and BI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BI=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18.3±2.416.3±1.3*68.4±11.8 80.4±13.5治疗后BI评分治疗前*治疗组5018.2±2.613.5±1.0*69.4±12.1 87.1±14.3*t 0.4980.0230.6890.034 0.6852.5360.4182.409 P值值
2.3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治疗后患者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
西医认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栓形成或栓塞,从而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软化或坏死,其中血小板活性及血液黏度增高导致血小板聚集率增加是其重要发病机制,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法[4]。抗血小板聚集代表药物为阿司匹林,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体内血小板环氧合酶,阻断血栓素A2(TXA2)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5]。但阿司匹林对于损伤血管内皮的血小板无抑制作用,且有报道显示约35%脑梗死患者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因此常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具有一定局限性[6]。
脑梗死在中医学中属“薄厥”“大厥”“仆击”“偏枯”“中风”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言语不利等,根据脑髓神经受损程度可将脑梗死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意识是否清晰。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对脑梗死的病机研究越来越成熟,目前认为气虚血瘀、气血逆乱、痰热腑实、瘀痰互结等是引起脑梗死发病的主要病机。在疾病辨证论治上,风火闭窍型脑梗死属于“中风中脏腑”范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昏仆、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肢体强痉,伴有面红目赤、两目斜视或直视、口噤不开、颈项强急、两手拘急握固,甚则出现抽搐等,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或灰黑干燥,脉象多弦数。其中“风”证的诊断依据是:发病突然迅速,肢体强痉,两目斜视或直视,口噤不开,颈项强急、两手拘急握固,甚则出现抽搐惊厥等;“火”证的诊断依据是:面红目赤,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或灰黑干燥,脉弦数;昏迷则是脑窍闭阻的表现。阴阳平衡和阴平阳秘则气的升降正常有序,若人体脏腑阴阳失调则气血逆乱、肝风内动、阳化风动、上犯清窍,使血运行受阻,气血闭阻脑络,脑窍蒙蔽则出现突然昏仆、昏迷、半身不遂等症而发为中风,说明气血逆乱在中风发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风先兆主要为肝风内动、气血上扰,气机逆乱、血随气逆、脑脉闭阻、邪闭清窍可致神昏;中风发病的基础虽为痰瘀互结、浊毒内蕴,但若无阳亢风动、气血逆乱则不足为患,或虽然可致肢体损伤,也不会来势太过凶险危急。而如果发生阳亢风动、气血逆乱则气机升降失职,血与气并走于上,肝风狂越,上窜巅顶,则脑络受损、血溢气脱、阴阳离绝而出现中风中脏腑证。脑梗死病情危重,单用西医治疗其力量显然不够,应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运用中医“心主神明,心藏血”的理论,心脑同治,联合中药方剂以探索对该病的新型治疗模式。
心主血脉,心藏神,心脏与血脉共通组成了密闭循环的管道系统,通过心脏搏动,心气推动血液输送到全身而濡养全身脏腑器官。心脑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血生于心,上输于脑”,气血是心与脑共同依赖的物质基础。《灵枢》云:“心藏脉,脉舍神”“血者,神气也”,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当心气充沛,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心血上荣于脑,心脑共同发挥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心脑之间生理上的密切联系,在病理上必然会相互影响。如心气虚弱心阳不振,无力推动血行,则脉道不利,脑之血供异常,产生眩晕、意识障碍、中风等症状。“一处神明伤,则两处俱伤”,心之神明伤可累及脑,脑之神明伤可累及心,因此应从心脑同治的理论出发,遵循中医整体观念来指导临床脑梗死的治疗。
清心饮出自清朝费伯雄之《医醇剩义》,方中牛黄清心解毒、凉肝息风、豁痰开窍;黄连、淡竹叶、麦冬泻火除烦、清心生津;琥珀质重,镇心定惊,同时琥珀、丹参合用能加强活血散瘀安神之功效;远志、石菖蒲、橘红祛痰开窍、宁心安神;胆南星化痰祛风止痉。清心饮组方严谨,诸药合用,虽名为“清心”,但从心脑同治的角度考虑,恰合风火闭窍型脑梗死病机。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清心饮方中丹参可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产生,其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从而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氧自由基导致的细胞变性、坏死及成纤维细胞增殖[7]。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酚酸A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及血中CD11b/CD18表达产生影响,能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是保护颅神经的理想药物[8-10]。石菖蒲中所含挥发油对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抑制、兴奋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益智、保护脑功能,也有保护心血管系统[11]。远志水浸膏、水提液具有脑保护作用,可防治各种脑病[12]。牛黄能够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24 h和72 h两个时间段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3]。
GMP-140主要由活化血小板释放,是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之一,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及血栓形成倾向[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GMP-140水平及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阿司匹林联合清心饮加减治疗较单用阿司匹林能明显改善风火闭窍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而促进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针对风火闭窍型脑梗死患者风火偏盛的本质特点,结合中医“心主神明,心藏血”的基础理论,运用“心脑同治”方法开展临床治疗,可以达到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张东亚,胡亚妮,姜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98例疗效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9(2): 7-8.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周飞,朱幼玲,穆燕芳.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在预防TIA后脑梗死发生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2,52(36):64-65.
[5]Weber R,Weimar C,Diener HC.Antiplatelet agents in stroke prevention:acuteandlongtermtreatmentstrategies[J].Hamostaseologie,2009,29(4):326-333.
[6]李正侠,郭晋,孙廷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3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8):201-202.
[7]唐忠志,郑智,唐瑛,等.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3):292-294.
[8]姜民,郭利平,李晶,等.丹酚酸A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CD11b/CD18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9):1425-1426.
[9]Wang Bao,Liu Jianxun,Meng Hongxu,et al.Blocking efect of salvianolic acid A on calcium channels in isolated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J].Chin J Integr Med,2012,18(5):366-370.
[10]姜民,郭利平,周王怡,等.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8,25(5):406-407.
[11]王争,王曙东,侯中华.石菖蒲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业,2012,21(11):1-3.
[12]韩丽丽,李真,管仁伟,等.中药远志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29(6):1-5.
[13]李传云,李澎涛,潘彦舒,等.牛黄、栀子配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9):528-530.
[14]郭刚,吴秋义,徐庶.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的临床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3):266-267.
R 743.33
B
10.3969/j.issn.1008-5971.2015.01.035
2014-07-21;
2014-12-23)
(本文编辑:谢武英)
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Y275)
516029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