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编程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2015-02-28 16:58:34路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编程案例教学模式

路景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64210)

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编程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路景

(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64210)

针对高职软件专业编程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及注重学生编程思维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过程中的3个阶段3步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编程思维的养成。

翻转课堂 思维养成 编程类课程 教学模式

引言

在高职软件专业编程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如下两种现象:1.部分学生能够完成老师讲过的案例,但在自己解决编程问题的时候无从下手;2.部分学生明白语句、方法等元素的含义,但在具体实践中不知如何运用。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学生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迷失在编程语言的丛林中,忘记了编程目标,失去了编程思路。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编程类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编程语法、阐述编程原理、分析案例思路、讲解案例代码,学生理解讲授知识、复现案例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动接收,缺乏主动思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对于编程的思路,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传达给学生的,学生缺乏对于编程过程的主动思考,久而久之,丧失了对编程问题抽丝剥茧,层层分析的能力。

(2)注重编程语法的讲授,忽略编程思维的培养。编程语言本身是固化的,只有与编程者的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有目标、有序的代码段,完成既定功能要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语法,而对于学生编程思维的训练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引言中提到的第二种现象。但由于课程课时的限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着重在编程语言的讲授上,而学生则形成了拿到问题还没想如何解决就先着急动手写代码的不良习惯。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思路

(1)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课余时间)利用教师准备的与教学目标匹配的材料(如音频、视频及达标联系教材等),在音频或视频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课程知识学习,课堂上主要通过“教师—学生”或“学生—学生”的互动活动进行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充当教学的指导者和学习材料的提供者的模式,以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个性化培养[1]。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不仅将学生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学习,而且将传统模式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课上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完成,课上留下了充足的时间用于展开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对于学生编程思维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借助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

编程思维需要通过长期的编程实践潜移默化地养成。在编程类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入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对编程问题进行算法分析与设计或通过引入如麻省理工学院推出的基于java技术的编程学习工具Scratch及Google实验室提供的在线Android编程环境等抛弃了复杂的程序代码,采用积木式的堆叠法完成程序开发的集成性高,封装性好的软件工具,让学生从繁复、抽象的程序代码中跳脱出来,将关注点先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再将过程用代码语言描述出来,使学生习惯于“先想后写”而不是“先写后想”。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编程类课程教学主要分为课前“看、做、想”、课上“问、议、评”、课后“改、练、思”3个阶段。

(1)课前“看、做、想”

“看”即学生观看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视频、文字资源,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做”即学生在看资源的过程中,自行对其中的案例进行练习,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掌握,完成教学任务单;“想”即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尚不理解或存在问题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整理,并通过课程云空间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准备课上的授课内容及案例。

(2)课上“问、议、评”

“问”即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其他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予以解答,教师在此环节中处于指导作用,对解答不到位或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议”即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准备3-4个附加案例,学生分小组选择案例开展算法讨论,案例的实现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教师主要负责解决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即每个小组展示案例的完成情况,其他小组成员根据案例要求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教师则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课前和课上两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进行初步评价。

(3)课后“改、练、思”

“改”即学生根据课上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进行案例的修正和完善;“练”即教师通过课程云空间发布巩固练习案例,学生自行完成案例,并上传至课程云空间;“思”即学生反思本次课程内容及掌握情况,并形成课程总结;教师根据上述3部分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及问题分析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移动应用开发技术》课程中已进行了初步实践。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练习和思考;课上,引入App Invertor引导学生进行编程过程的分析。在对一个教学班45名学生经过一个月(24课时)的实践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90%的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要求观看微课视频,自主完成练习;70%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对所学知识基本掌握;95%的学生认为采用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部学生认为App Inventor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编程过程的思考。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于理解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部分学生不能够按时完成自主学习的要求;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练习、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等。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准备,比如知识点的碎片化、微课的录制、任务单的制作等等,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需要在教学评价、资源准备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发挥翻转课堂在编程类课程教学中的最大功效。

[1]倪红军,周巧扣,李霞,周游.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5(20):88-9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潘家辉,曾碧卿.“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204-205

猜你喜欢
编程案例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编程,是一种态度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1:04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48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