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发展体系与创新教师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

2015-02-28 16:58:34葛永勃董传民杨慧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双师学院培训

葛永勃 董传民 杨慧慧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构建教师发展体系与创新教师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

葛永勃 董传民 杨慧慧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31)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有计划、有整点的提升教师水平是学校的重要工作。科学的发展平台是教师发展的基石。本文对教师发展体系与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探索进行了总结,为其他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教师发展体系 模式 创新 实践

教师发展是一个涵盖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较为宽泛的术语,最早可追溯到哈佛大学学术休假制度,1962年美国密西根大学设立学习和教学研究中心,这是全美最早建立的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其工作核心是咨询、研讨会、教育技术辅导。根据教师发展项目关注重点不同,教师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教学发展、组织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其目的在于最终实现学校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开展了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国内试点,就高职院校而言,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技术技能施教者,在推进“行动导向”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信息化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构成了双师型为核心的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提升重点。

一、教师发展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内涵提升的关键,时代对此提出了新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重点任务中提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号),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到2020年,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其中一个重要观测点就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

基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特质,我国职业教育界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适应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发展,既是对所有职教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要求,也是单一型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成长目标导向。

科技进步对高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高校教师从使用投影仪、录像机到PPT、流媒体、网络课程等,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教育技术辅导也成为必然。混合式教学、MOOC、翻转课堂、微课制作等成为发展方向,因此要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与辅导,适应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创新模式,突出“两个能力建设”目标,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在多年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职业性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将“两个能力建设”即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建立完善了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与持续提升机制。加强校本培训,突出教师的差异化培养。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1.创新“三个三分之一”模式,持续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三个三分之一”是学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其基本内涵为:教师承担教学、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的三重职能,兼具教师、工程师和项目经理三重角色,用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精力和时间基本上各占1/3。

示范校建设之前,我院在师资队伍重点引进具有五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这些老师在来校初期,在教学、科研过程中有着突出优势。但是随着在校工作时间增加,原有的优势逐渐减弱。学院创新专任教师“三个三分之一”培养与发展模式,通过调整课程安排,使教师用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精力和时间基本保持1/3。将专业教师根据职业能力现状分为支撑企业发展型和实践能力提升型两类,支撑型教师重在为企业做研发并成为企业发展中坚力量;提升型教师重点是培养实践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三个三分之一”培养与发展模式,实现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可持续培养。实践结束后,学院教学、教师发展、科研、实践中心等部门联合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考核成绩计入教师成长档案。

2.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站,密切校企合作

依托学院专业技术优势,在山东绿霸化工、北京四维远见等10家大中型企业设立专业教师企业工作站,在技术合作、员工培训与教师进企业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密切的合作。

3.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开展混合式校本研修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内涵发展的瓶颈。2014年我院设立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以推进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强化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致力于教师职业能力持续提升,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阶梯。系统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发展,顶层设计“以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个能力”为核心的校本培养与企业实践体系,同时为教师成长提供专项指导与服务,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2014年度,发展中心组织各类校本培训20余次;面向专任教师、专业主任、新教师等不同范围,内容包含现代职教课程改革理念、教育技术、模式创新探索、信息化课程改革、教案设计与课业设计等方面。

4.创新教师发展培养模式与活动形式

基于学院校内网络教学平台,开发并构建面向教师的在线研修课程,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在教师培训中,除了传统的讲座形式外,采用了在线学习与实战相结合的新型培训形式。通过教学平台,将所要培训内容组建成课程,教师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完成测试,然后组织面对面互动培训,布置作业,通过平台观测教师们作业完成情况,让老师真实体验作为学生的感觉,更好地设计自己的课程。

探索实施了多样化教师发展活动形式,如教师工作坊、教学沙龙、下午茶会等。以专家引领、校本培训、在线研修、下企业锻炼为途径,以培养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引导教师参与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类技能大赛、公开课、说专业、听评课等多元化“行动学习”,完成角色与技能的双重建构,实现教师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促进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教学研究与探讨,赢得了老师喜爱。

构建了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机制。跳出传统只关注考核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机制,从教师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听评课、建立教师视频档案等形式,从信息化背景下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与质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程度、教师企业实践与技术服务水平、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等层面,对教师发展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帮助指导教师完成各自不发发展阶段的提升与改进。

5.借鉴英国大学教师管理经验,启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程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学院自2011年起,借鉴英国大学教师管理经验,启动教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程,组织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学院重点工作、发展趋势制订长短期规划,每年度制订个人工作、学习和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并落实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及观测点。学院积极提供教师发展和提升的平台支撑。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支撑、有检测、有评价的年度职业能力提升工程,使教师职业能力快速提升,从而使团队成员精力和时间基本上1/3用于教学、1/3用于生产、1/3用于科研成为可能。

三、成效分析

1.学院三个三分之一的职场化师资培养体系引起广泛关注

201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让职业教育“脱胎换骨”(教改一线)》的文章,对学院三个三分之一的职场化师资培养体系进行了表述,“走进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一时间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学校还是工厂。教学、研究所、产业同在一个园区,‘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职场化育人”'。纺织服装系教师王俊英把自己的工作概括为3个1/3,‘1/3在课堂,1/3在企业,1/3在科研,教师在承担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教学管理,变以前的课堂讲授为车间实地操作'”。

2.教师发展与培训工作多次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2012年,学院“不一样的老师”展板入选教育部第五届示范性高职院校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该案例分别以“我的老师是上校”、“我的老师是外教”、“我的老师是专家”为题,介绍了教师的教学与改革。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建设展板入选2013年教育部专业服务产业项目典型案例。

3.学院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助推现代职教课程模式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2014年9月份,学院全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实施以“线上、线下,职场化”为内核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创新,截至目前,全院100名教师通过了中国大学MOOC网上“翻转课堂教学法”、“教你如何做MOOC”等在线课程的学习,共开发并实施500多门现代职教课程,所有教师参与并基于做中学理念,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素养与能力的提升,70%以上学生对所学网络课程表示很满意或满意。学院培养师资队伍的做法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2014年11月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新西兰现代职教教育论坛”上,应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邀请,学院以《现代职教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探索》为题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同类院校好评。

四、启示与思考

1.“一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是无法超越它的教师质量的”,教师发展对于高职院校内涵提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师资队伍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学院“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教师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种职能,“三个三分之一”职场化师资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可持续培养机制。

4.“线上、线下,一体化”混合式研修,创新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发展新模式,以其全面性、多样性、灵活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5.教师研修工坊、教学沙龙、个体教学咨询、研讨会等,以教师深度参与活动为主要特征,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

[1]张峰.教师培训模式的开放与融合——以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为例 成人教育(2007),7

[2]董传民.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新教育时代(2014),7

猜你喜欢
双师学院培训
初等教育学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学院掠影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