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引领学生跨上习作的高速路

2015-02-28 16:58:34张月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读后感好书读写结合

张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山东滨州 256212)

“读写结合”引领学生跨上习作的高速路

张月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魏桥实验学校 山东滨州 256212)

阅读与写作,本就像人的唇齿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活水,写作是阅读的蓄水池。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相信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今天新大纲强调作文的自由表达,淡化文体,降低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示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这就更要求学生多角度去拓宽视野。而这一目的的达到只有靠——阅读,而阅读什么?

一、读生活

不会感动,不能写作。有感而写,而不是在写的时候去感动,抒情。感动源自生活,但是天天的日子都是这么的雷同,又有什么可以打动别人呢?这最难的,是用心体味世界。再怎么微小的事物,它的背后,都会有许多许多的故事。作者不等于记者:千辛万苦找来的素材却不加思索的记录下来,然后说,这就是文学。我很疑惑,这样写出来的跟照片所显现不都一样么?或者说还不如相机呢。所谓素材,固然重要,可却是干巴巴。所以要提取,要消化,要转换为自己的文字。正如芝麻,不加工怎么能成为芝麻油呢?总之,生活出写作,只有认真读“生活”,才能出佳作。如读朱自清的《春》学生虽觉的美,可只能在脑中绘画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一种似懂非懂的心理。当春天来临时,带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去拥抱自然,观察美丽的紫荆花,嗅一嗅盛开的桃花,摸一摸微润的大地……引导学生通过看、听、闻、摸等来感受自然,继而从花的外形、颜色、结构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重点看看它的娇小朴实芳香……读了“生活”之后,孩子们文思泉涌,篇篇佳作蜂拥而出:《初春的幻想》《春的舞曲》《荡漾在春的日子里》等,如此学生写的文章感情真挚,令人陶醉。

二、读亲人

同学们总觉得生活中的人千篇一律,却忘了莎士比亚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莫泊桑之师福楼拜的“睁开第三只眼”的理论,才发现世界上的确有“世界上最蹩脚的木匠随手拿了块木头削了几下按上的”人,其实学生不用刻意找对象,天天在亲人的呵护下成长,却很少用眼去观察。我曾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背影半小时,结果作文课上的一篇篇作品令我潸然泪下。一位同学写道:“我第一次如此专注的偷偷望着父亲沉思时的背影,昏黄的灯光下并不能掩盖他的高大强健的身影。我知道这高大强健的身影曾经负担过整整三个家庭的重担,也曾为他赢过半抽屉的奖状,更为我们营造了现在这个温馨美满的家庭。然而我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时的身影,……”读读身边的亲人,既进行了情感教育,又积累了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三、读名著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可少的,通过专业知识,它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它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不仅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致力于为他们一辈子做人打基础。而课外阅读正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为了鼓励同学们看有价值的好书,我把挑选出的好书拍成照片贴在墙上的“好书栏”里,作为一种引领。同学们都以捐出的书能上“好书栏”为荣,于是班上涌现出了大量的经典好书。如《论语》教会学习方法、态度,《鲁滨逊漂流记》教会人学会坚强,《童年》教人学会苦难。而这些文学作品却讲究以情动人,寓教于乐,通过形象的故事与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在自己的作时注意“情景交融”。如《骆驼祥子》,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文章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世界经典文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让孩子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因为这些书本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故事生动、引人入胜,使读好书成为了同学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在上学期学写读后感之后,我们又开展了“读好书、写读后感”的活动,谁的读后感写得越好,得的五星越多(这是我们班的习作评价制度),就享有优先选书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同学们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孩子们在“以书换书”的活动中,共享好书;“以读后感优先选书”的活动中,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个美好的愿望。

四、读媒体

教育信息化浪潮的到来,使教育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课堂已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家庭、社会即将成为学习的主阵地,而网络的日新月异,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向世界的窗户。打开网络,读尽天下之事。如在学习《斑羚飞渡》时,我们利用媒体共读了野生动物濒危的画面,看到了藏羚羊的犄角,目睹了熊猫合不上的双眼,亲历了大象牙骨的脱落,记下了熊被抽取胆汁的苦不堪言……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大自然在被破坏,于是课堂也消失了以往的喧闹。在作文课上,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森林受阳光抚照的地方,孔雀出来散步,多么悠闲;百花之王牡丹盛开,多么娇艳;狐假虎威的狐狸也改过自新了;大森林呈现;地球村上流出一条清澈的小溪,是用欢声笑语融会成的。”当然媒体还有电视,这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其发挥积极作用。像“人与自然”、“道德与法制”、“电视散文”、“东方小故事”等孩子们喜欢的节目,经常利用这些节目组织活动:“我最气愤的一件事”讲故事比赛、“我最爱朗诵的散文”朗诵活动,之后孩子会不自觉的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长此以往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于漪老师曾说过“要让语文教学有活泼的生命力,须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受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让时代活水在语文教育流淌。”总之,读写结合作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一直以来广受重视,在读写实践中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陶冶情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在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之路上,让学生从“怕写”到“愿写”、从“愿写”到“会写”、从“会写”到“善写”;把学生从自己艰辛地摸索爬行变为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攀登,就如同从蜗行于山间小道一下跨上宽阔的高速公路一样,会使学生的习作之路不再“难于上青天”,而且会让他们走得更稳、走得更快、也走得更远一些。

猜你喜欢
读后感好书读写结合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儿童时代(2022年2期)2022-04-19 11:13:18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小读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好书共享
陆家嘴(2019年10期)2019-09-10 00:52:01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快乐语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8
好书推荐
教育(2017年28期)2017-07-30 08:32:47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25:04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