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5-02-28 16:58:34杨璐璐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29期
关键词:胚芽鞘渐进性尖端

杨璐璐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中学 陕西渭南 714300)

以“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浅谈高效课堂的构建

杨璐璐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中学 陕西渭南 714300)

高效课堂的构建一直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以渐进性问题探究模式为蓝本,探索生物高效课堂建立的过程。

高效课堂 渐进性问题 探究模式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生长素的发现》一节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比较困难,所以今年我们几个同仁决定采用“同课异构+反馈+再修改”的方式,试图找到最优质的上课方式。高中生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需要突破陈旧保守的教学方式,并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同课异构”的思想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理论之一,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思路进行合理设计

一、我们知道一节课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所以导入的设计一定要新奇吸睛

通过对比,我们觉得用花盆的“坠楼”事件做导入效果最好,在本节课的开始,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就在刚刚,在我住的宿舍楼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现场惨不忍睹!”学生一个个好奇的相互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是我多么喜欢的一盆花啊,就这样义无反顾的投身楼下!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如此轻生?”PPT展示植物向光生长图片。看到这里学生终于恍然大悟,开始分析植物跳楼的原因[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快速积极的投身到课堂中来。

二、探究过程思路清晰明了,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吸引学生自主探究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运用渐进性问题探究模式开展教学课堂效果好,能达到教育改革中关于高效课堂的要求,所谓渐进性问题探究模式,是通过教师设置一组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发展思维,延伸拓展,使课堂形成多向交流、师生互动的模式,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过程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2]。

在渐进性问题探究模式教学中,上一实验的结论即可作为下一实验的实验原理,体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教学理念,若不能得出得出结论,也可推测并作为下一实验的题目。探究过程安排如下:

首先,以导课的问题入手,提出问题:

问题1:植物是否具有向光性,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1

问题2:实验1显示单侧光照可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到底是什么部位感受到单侧光刺激而表现出向光性的呢?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2

问题3:弯曲生长部位在哪里?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3

实验3结论: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且该物质会向下运输并对下部造成影响

问题4: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那么阻断该物质的运输,结果会怎样?如果不阻断,结果又如何?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4

实验结论4:胚芽鞘的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可以通过琼脂块传输给下部引起下部弯曲,而不能通过云母片向下运输。

想象:可以以琼脂块作为载体,承载尖端产生的这种物质。用以继续探究胚芽鞘下部的弯曲是否和物质浓度有关。阅读教材温特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至此,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水到渠成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实验与达尔文,詹森等的实验进行比较,找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严谨的进行科学实验。

[1]欧阳琼云.以“生长素的发现”为例浅谈科学史教学.新课程学习(下),2015,02期

[2]胡志军.例说“渐进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3期

猜你喜欢
胚芽鞘渐进性尖端
再现鲍森·詹森实验中的思考与探究
中学生物学(2022年8期)2022-10-13 09:55:02
用小麦胚芽鞘进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的系列探究
郭绍俊:思想碰撞造就尖端人才
科学中国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56
英语深层阅读的渐进性教学策略
云母片在胚芽鞘实验中作用分析
猪渐进性萎缩性鼻炎——猪场不容无视的问题
兽医导刊(2015年7期)2016-01-04 11:59:56
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
镜头看展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
断块油气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9
加速尖端机床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