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趋势探析

2015-02-28 23:22尼勃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技能

尼勃斐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趋势探析

尼勃斐

(邢台技师学院,河北邢台 054000)

校企合作是以社会就业需求和市场为基本导向,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模式。深入开展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切实建立起校企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

校企合作;技工教育;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匮乏,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战略主体地位,针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各级政府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系列文件。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贯彻落实培养技能人才的部署,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为此,笔者以校企合作为主题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总体概况

1.由自发到自觉

校企合作一直是技工院校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就业率,增强办学实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但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起步晚、发展缓慢,合作多是靠人脉关系和感情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形不成自觉的、协调统一的整体行动,特别是未形成政府自觉行为,合作的成效良莠不齐。近年来,随着“用工荒”问题的凸显,全社会对技能人才重视程度得到提高,技工教育也因此加速发展。校企合作这种高质高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被企业、学校、社会、政府、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已经逐步上升到各方的自觉要求,直到成为政府参与和引导的自觉行为[1]。

2.由单一单领域到多元全方位

初创阶段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企业用工方面的合作,单纯由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生进企业实训,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促使校企合作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形成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简单向综合、个别专业向专业群、单一单领域向多元全方位深度合作。

3.由无序到有序

早期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大多是看关系、讲人情,是关系单位之间的合作,大多数仅限于口头承诺,不能对各方的责任和权利义务作出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已改变初期随意性较大的缺陷,寻求和受到了法律的保护,严格约定了校企各方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使校企双方在合作的各方面都更加趋于规范和完备。

(二)较为突出的问题

1.校企合作地位不对等

在校企合作的关系上,企业处于优势地位起主导作用。企业习惯从用人成本考虑,认为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直接招用的方式也可以获得人力资源,甚至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认为参与校企合作收益性不大,还有可能会带来损失,因此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企业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院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权的尴尬存在。在校企合作本应平等互惠的关系中,由于这种尴尬使双方在合作地位上很难达到对等。

2.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

由于双方合作地位的不对等,其中一方失去利益驱动,合作就达不到互利,双赢的结果也实现不了,长久合作关系难以维系。

3.校企合作存在风险性

就双方合作关系而言,由于违约成本低以及约束和保障制度缺失,校企双方都有可能随意退出合作,从而给对方带来损失。因此在现有体制下,合作双方不免患得患失,有所顾虑,导致风险性贯穿于校企合作的全过程;就安全生产而言,由于入厂实习的学生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生产经验缺乏、操作流程不规范,容易导致工伤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增加了安全隐患。特别是有些学校以外协加工的方式同企业开展合作,合作的过程就是生产产品的过程,进一步增大风险性。

4.校企合作缺乏保障性

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保障,校企合作就会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软肋。较之前些年,当前的校企合作,倍受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关注,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甚至已发展成为评价技工院校培养效果的重要内容。但从校企合作大局上看,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引导和体制机制保障等,致使双方合作总是“浅尝辄止”,不能彼此介入、深度融合、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强化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作用

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建立起的校企合作制度、机制、体制加强保障,才能打破传统的校企双方不对等的合作关系,调动起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合作风险。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会使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普遍模式,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是远远不够的。

(一)以政府参与为主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省、市、县分级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搭建各方协调统筹、互利共惠的合作平台。委员会应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改、财政、工会、国资为主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骨干企业代表参与,其主要负责统筹调控本地区校企资源,综合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导校企合作有序规范开展,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二)以科学评价为基础建立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政府除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应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构建起能对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判的体系。并根据评判的结果,培养树立在校企深入合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在授予荣誉奖励的同时,在科技、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旨在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机制,保护和激发学校和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三)以建全政策法律为手段构建校企合作保障体系

一是国家法律层面。国家应参照国外为校企合作方面立法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建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法律条款,让校企合作成为企业回报社会的应尽义务,只有将校企合作上升为法律行为,才能构建起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二是地方法规层面。地方立法机关应根据区域校企合作情况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分别对政府、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与职能、权利与义务、地位与作用进行界定和明确,提高校企合作对区域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源发展的贡献度。三是扶持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应积极制定针对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意见和扶持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其培养技能人才的方式和机制,利用政府资金投入和激励的手段,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双方参与度,推动校企合作沿着正确轨道快速发展。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校企双方融合越来越密切。技工院校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专业,和用工企业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构建起多元化校企合作新模式。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引企入校式

引企入校是近几年校企合作领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发挥办学实力、实训能力等优势,企业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产品等优势,双方开展合作,在学校建立“学习型工厂”。并严格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也弥补了学校设备、师资不足,并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实现互利双赢。

(二)投资合作式

校企双方以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等方式进行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实训设备,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同时生产产品,双方根据投入比例提取实训设备损耗和技能人才培养基金,实现互利双赢。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率,避免了场地和设备的闲置浪费,还能让学生学习到市场最前沿的技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还有利于企业在实现效益的前提下提前选用合格员工,减少了用人成本。

(三)进修提高式

企业将技工院校作为在岗职工提升技能水平的培训基地,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产品换代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制订培养计划、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使学校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相一致。进修提高的合作模式,发挥了技工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得企业职业培训基地成为企业专业教师人才库、合格员工输送站、前沿技术汇集所。

(四)定向双元式

定向双元式就是指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技能人才招生、培养、就业的全过程,开展“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在开办“企业冠名班”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分别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采取学分制或半工半读的方式,开展“准员工培养”,使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能与企业生产技术前沿和产品换代升级相适应匹配,提高了技工院校毕业学生的留用率,推进了学校、企业和员工三者的有机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五)社会参与式

技工院校中少量与市场结合不密切的专业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合作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主动寻找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根据其在一定时段内特定项目任务的需求,使校企双方开展合作,通过学分制等合作形式,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本专业岗位需求的目的[2]。

四、校企合作的未来趋势

切实做到校企全方位的深入合作,实现理想的互利互惠状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

技工院校应建立起一把手为组长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校企合作工作,定期召开校企发展座谈会,探讨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确定新方向,不断拿出增进校企合作的新措施。

2.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优势,提高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变简单的校企合作为综合的校企融合,提高合作的层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

3.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

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以此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产品生产过程。

4.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制度

院校、企业要加大对地方经济的参与度、贡献度,以此赢得政府的支持,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将校企合作的成果推向全社会。政府层面也应加大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帮助校企双方寻求公共政策、公共财政的支持,扩大校企合作的辐射面,提高培训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探索和实践,实现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以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攀上校企合作的制高点,才能提升培训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技工院校的跨越发展。

[1]袁蕾.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探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1(25).

[2]张惠,李继红.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浅析[J]. 职业,2013(26).

(责任编辑燕艳)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Tre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echnical Colleges

NI Bo-fei

(Xingtai Technician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00, China)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and market deman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ducational type involving both sides to tak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onsequently, it is indispensable to carry out multi-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 mutually beneficial coordination mode, which are inexorable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high-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chnical education; diversification

G718.1

A

1008—6129(2015)01—0008—03

2014—12—11

尼勃斐(1983—),河北威县人,邢台技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从技工到英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对新时期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技工与专家
画唇技能轻松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