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情感教学开一路芬芳
——谈感情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5-02-28 18:10李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0期
关键词:心声感情语文课堂

李艳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七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携情感教学开一路芬芳
——谈感情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李艳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七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构成了教学模式的三维目标。这三种目标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一味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拓展,学习能力的提高,忽视了感情的陶治。感情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怎样将感情教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呢?

一、未有曲调先有情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语设计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可以通过导入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为即将学习的内容营造情境,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寻找与作者及作品感情的共鸣处。当然,在导语的设计上体现感情教育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要灵活运用,紧扣中心,切忌生搬硬套。比如,抒情类散文,可以用优美的语言营造美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于其中;小说等文体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上公开课时,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可以通过介绍互相了解以此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只要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心中装着情感教育目标,就可以灵活机动地让语文课堂未有曲调先有情了。

上课伊始,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计,把情感导入巧妙地运用到新课中来,有意给新课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学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新课《背影》时之前,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我先抛给学生这样的故事: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流传甚广,我们一起来看看。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时,“认为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时,“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很积极,阐述了很多方面。这和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现在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刻骨铭心的离别。这个问题得到了学生迅速而又积极的回应。学生谈出了自己的离别,有的同学还十分的动情,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既渲染了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未有曲调先有情。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

语文教学说到底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即培养学生一切美好的情怀,包括同情、热情、感恩、坦然、宽容等等。所以,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文体,张扬个性,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情操。再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导入,我举例子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之后课件提示:

一把锯子+一片森林=一片荒漠…

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一个李白+一壶酒”=诗百篇

……

师语言过渡: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由此可见,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把课文的导入设计成具有发散思维或辐射性思维手段的问题,启示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参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适应并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在初期所做的工作十分庞大,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科研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调查、研究,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应在实践中推进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模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在课文《心声》,无疑正是一种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李京京、程老师、还有其他的学生,乃至于阅读者,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都会有新的“心声”。引导学生可以这样理解主题:它是主人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心声”;是主人公表达对亲人、朋友思念的“心声”;是渴望家庭和谐,希望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的“心声”;也是呼吁教育工作者能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关心和发展机会的“心声”。更是教师渴望得到科学、合理评价的心声,减少平常教学的突击造假,提前进行演练和彩排,制造出一幅课堂教学活跃的假氛围,用公开课教学的作秀掩饰真正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虚伪教学研讨,最终会将教学引到死胡同。这种教研方式,无疑会影响到教师专业的发展。回避了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走向成长。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多元主题的文章时,可鼓励、引导学生尝试,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理解主题。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也许就是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的资本。每练一次,想一次,说一次,写一次,就加强一步横看成岭侧成峰。假以时日,持之以恒,何愁兴趣之不强?

三、淡妆浓抹总相宜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打开了一个世界的大门。”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加深对其中价值观的理解和领悟。为使语文课堂更灵动,更具魅力,教师在挖掘教材本身内涵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

当然,要想让语文课堂的感情渗透像呼吸一样自然,语文老师还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教学表情要丰富生动,即语音清亮,语调情感强烈,抑扬顿挫,语速要快慢得当,节奏鲜明,语法合乎逻辑,通俗易懂。比如,语文老师要适时地进行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让学生们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自己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借助声、光、影等手段,将词句融进课件之中,使学生对词句中的英雄豪情领悟得更深、更透,让教材提供的审美客体成为声、色、光、影彼此相通、交相辉映的动态世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通往深层的生命结构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完美学生的人格构建,完成从教学关系向审美关系的转化和升华,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

只要语文老师充分认真情感教育的作用,必将其自觉地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猜你喜欢
心声感情语文课堂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心声词苑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