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
(河北省阳原县北关中心校)
教育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并且受到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依赖。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深深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认真分析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影响,进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是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网络社会是一个交际日益广泛的社会,借助于网络技术,人们可以突破千山万水的阻隔,进行及时快捷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环境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再是一个偌大的星球,而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地球村”就是它新的称呼。交际方式的日益便捷,会使交际变得越来越广泛,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越是频繁,语言就显得越是重要。而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驾驭交际工具——语言的能力。由此可见,网络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这无疑会对语文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对于搞好语文教学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网络环境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而且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过去,许多人苦于无书可读,现在,借助于网络,世界各地的各类书籍可以尽收眼底。过去,为了拜师学艺而踏遍千山万水,现在,有了网络,知之为知之,不知网络知。如果从购书的费用方面说,通过网上阅读,大大降低了读书的成本。至于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学与远程交流,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最大范围的共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无须赘述。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凡事皆有利弊。我们既要看到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有利影响,也要看到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不利影响。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最大的不利影响就在于“图化阅读”和“碎片化阅读”。以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元素构建的网络时代,直接把人们带进了一个“读图时代”。在“读图时代”,人们更多的是在“读图”,而不是阅读文字。“读图”和“读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是“读字”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要换成“读图”的话,那就只有“千人一面”的阅读效果了。语文学习是需要想象力的,而“读图”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剥夺了学生的想象力。相对于“图化阅读”的不利影响来说,“碎片化阅读”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碎片化阅读”终究是一种“浅阅读”,支离破碎,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这是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的。处于“碎片化”的阅读中,就会远离系统阅读,远离经典阅读。在一项“你最不喜欢的书”的民意调查中,《红楼梦》竟然位列榜首,曾经的经典名著,竟是如此的落魄,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此外,网络环境下的语言,虽然简捷,但是缺乏规范,这无疑会损害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还有,无论是五笔输入,还是拼音输入,都远离了汉字的书写,这对于正确书写汉字、弘扬书法传统文化,都是十分不利的。网络环境对于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总之,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网络时代,置身于一个网络的环境之中,无法退避,也无需畏惧,只需认真做好的事情就是:明辨是非与利弊,扬长避短,趋利避弊,从而让网络环境成为语文教学的助力,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