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该专业培养方法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的问题如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与实践脱节等,提出通过确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联合等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历史悠久,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整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方向,满足社会对该专业的要求,是每个广播电视编导学院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限制了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起到了不利影响,这些问题是亟待思考与解决的。
1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存在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基本相同,主要以通识课、专业课、教学实践几个方面为主,其中通识课包括计算机、英语、体育和政治课等方面的内容,缺少艺术相关课程。专业课的内容较为落后,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一些新的技术理念也没能够引入专业课教学之中,教学视野较为局限。教学实践方面课程的设置偏于理想化,在实施过程中,预想的教学效果常常难以实现。课程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将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当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给该专业的教学效果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1.2 课程与实践脱节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内容、理念和技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一点也是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所不具备的。目前,国内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模式较为呆板,没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导致学生无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授课内容的落后与陈旧也使得学生毕业后面对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无法快速融入其中,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1.3 教师结构和素质需要提高
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电视编导专业的老师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一点是当前很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不具备的。当前高校教师由于长期处于一线教学岗位,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高与学习,自身的能力也没有精力去打磨,这是导致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同时,高校的教师选拔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素质,有一些从业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从业经验,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学历和职称,常常被高校拒之门外,无法到高校任教,这也是高校的损失。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策略
2.1 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培养的内容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专业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围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的素质和技能,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有机会了解并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中。
2.2 强化实践教学
电视编导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实验课的重视,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性实验过渡到验证性实验,最后进入创作性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课程,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3 加强社会联系,走校媒联盟之路
要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级人才,必须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许多院校建立的连横、内陪、外引的方法很值得推广。连横即与媒体联系,聘请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立稳固的兼职教师队伍;内陪即选派专业教师去媒体挂职锻炼,在专业岗位上进行锻炼提高;外引则是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掌握先进技术及理念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虽然这一方法早已公认,但具体实施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3 结语
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这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高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在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平台展示自我与锻炼自我,进而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给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