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高三语文复习课充满活力

2015-02-28 04:29:34◎龙
现代语文 2015年29期
关键词:高三知识点语言

◎龙  芸

怎样让高三语文复习课充满活力

◎龙 芸

很多老师感慨高三语文复习课难上,感觉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授课内容枯燥、单调。原因很明显,一是学生到了高三,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语文的地位一直就很尴尬,关键时刻很多学生都是语文让路,所以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二是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授知识点且练习巩固的重复性也让教学显得单调乏味,甚至在每个阶段,学生都对学习感到枯燥。那么,如何焕发高三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活力呢?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有些老师认为,高三复习,学生心理肯定要做好这种准备和承受力,只要学好知识点,何必要什么设计之类的花架子。因此高三语文复习的课堂教学很容易流于一般性的程式,首先是教师讲解高考考点,分析命题趋势,然后讲授对策,最后再来点练习……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多,学生动脑少;教师主动,学生被动;教师兜售知识,学生接受知识。这严重的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范思哲曾经说过:“时装的美丽,不在于它的面料如何高档,也不在于模特的表演如何的出色,而在于时装设计师的精心的设计。”时装如此,一节课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待复习课也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让自己的课堂洋溢着春天般蓬勃的生机。

有这样一节充满活力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师设计得非常巧妙。那位教师上的是一节语音复习课。上课一开始,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想不想吃上一顿免费的午餐?”学生回答说:“想。”教师接着又说,如果你想吃到免费的午餐,必须把黑板上的字加上拼音,加对了请学生吃饭。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这个课堂的头开得很好。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箵(xīng)、曏(xiǎng)。结果上去的两个学生都加错了,箵,加成了xǐng;曏,加成了xiāng。不过这位教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分析那两个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加,有什么依据。然后分析高考考的是不是像这样的生僻字,教师又拿出近几年的高考语音题,让学生分析这些题目,然后发现考的都是常见字和易错字。最后教师又分析对策,并强调切不可想当然,如前面的同学以形声字的声旁而错误的加上拼音。

这节课设计得非常巧妙,首先是开头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是教师过渡巧,他由那两个字注音很自然的过渡到对高考命题趋向的分析。

二、将课堂的内涵与生活的外延结合起来

高考语文一张试卷才二十多个题,但涉及的知识点却非常多,谁也不敢轻易省掉一个。这么多的知识点中,有些光靠理论很难落实,而完全按照考试题型进行练习巩固虽然有一定效果,学生却做得无精打采。其实教师可以将课堂与生活结合,挖掘学生的兴趣,在一种轻松而热情的状态下,使学生既有活力又有掌握知识。

例如语音字形题,可以带一本《咬文嚼字》进课堂,上面有很多是专门挑生活中商品用字、电视用词、文章用词的错误。可以建议学生利用放学回家的时间留意路过的饭店,广告牌,服装店等字牌有没有错别字,然后用本子记下来,回校后大家再共同交流。推而广之,也把你在电视剧中,阅读中,作文中等地方看到的错别字都收集到积累本上,这样既节约总复习时间,学生也做得饶有兴致,而且印象深刻。

病句题可以用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来修改,因为都是同学写的,改起来就特别有兴趣,往往在暗笑别人庆幸自己的同时完成了病句修改。还可以让学生随便用一篇文章,或者找出其中的语病,或者根据病句不同类型,将无语病的句子编成有语病的题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换修改。

文言文是复习的一个重点,但很多学生不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去记那18个虚词的用法,120个实词的用法,而用文言写的成语典故既短小又有趣,可以每天抄一小则在黑板上让学生翻译。这些简短的文言文倒是很适合大家的口味,不但弄明白了“南辕北辙,画蛇添足,画龙点精”等成语典故的由来,而且也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三、课堂注意加强师生互动

高三语文复习课很容易变成“填鸭式”。因为在上课之前教师肯定都准备了很多的“知识”,以便在课堂上传授,如各种不同的理论补充,历年的高考真题,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题,各种高考分析和高考预测。这时教师就只注意“传”,只注重“填”,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淡化了学生的消化能力,减少了课堂的互动环节。

要想唤醒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互动性,首先,教师心中要有一整张规划蓝图。教师要对知识点游刃有余,这样就不会担心遗漏这缺失那。知识点的内容也不是所有都要面面俱到,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只须提及,有些需要分解,有些学生可以去看书。这样每堂课不会完全是一种格局,学生就能产生一定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引导能力,要端正教育心态。笔者是在教育,是在唤醒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是在启发引导他们,而不是灌输他们;是在做知识的“助产婆”,而不是做知识的“传输器”。例如上面所说的那位教师,他并没有直接的向学生灌输高考都考什么样的字词,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高考试题。这样课堂就活泼得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也肯定比一味的灌输要强得多。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艺术的教学手法,去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去启发学生的智慧,去塑造学生的学习品格。那么,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也将是成功的教育者。

四、知识点适当交叉渗透

一般来说,高三的复习都是跟知识点走,一个一个知识点扫过去,有的知识点,例如文言文一块可能要集中复习一个月。这样的板块结构虽然看起来与高考完全接轨,而且可以集中强化,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就感觉太过僵硬,兴致索然。

其实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以将各个知识点适当进行交叉。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或者挑选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欣赏。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一下子驰骋在中国古代文化最壮阔天地中,领略中国文学的辉煌篇章,那种雄奇、壮美、深广、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这远比机械的操作文言翻译板块和古诗赏析效果来得更好。

总之,教师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前提下,灵活安排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避免出现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产生枯燥性。

五、优化教学语言,增强课堂吸引力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她上起课来、组织活动时就会非常轻松,学生能够听得非常明白,课堂效率自然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就会耽误许多时间。如果想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课堂活力的话,教师的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课堂上语言是最活跃的因素。如果能把语言变得生动,无疑牢牢吸引住学生。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课堂的语言变得生动呢?

首先,语言表达要具有形象性,要善于把抽象的东西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就不妨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夸张等。其次,教师的语言还应当幽默一些,它不但可以使教师的语言变得生动,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第三,教师的语言可以平易亲切些。平易中彰显智慧,朴实中独见匠心。课堂不仅是给老师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所有学生都不喜欢高高在上的俯视,所以语言的平易近人能让学生更为放松。

六、微笑进课堂,强化课堂的亲和力

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殷殷期盼、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心理压力比较大,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应当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一味传授知识,而应该起到调节作用,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体味到课堂的趣味和活力,让学生有兴趣去接受知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笔者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笔者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笔者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笔者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进入高三复习,我们教师就更应当用笑脸去面对学生,用热情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了,这个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这一课才是成功的一课。如果学生整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繁忙之中,而我们教师整天都“坚持不懈”地保持一副刻板和冷漠的面孔的话,那么,教学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活力并非一件难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为学生着想,能够有意识的去搞活课堂,笔者想就一定能够使高三语文复习课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轻松快乐。

(龙芸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315100)

猜你喜欢
高三知识点语言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高三·共鸣篇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