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真正的学习往往来自学习者个体的体验和思考,而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由于未以学生为根本,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写作热情不高。在传统的写作训练中,教师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首先由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或者写作示范,接着学生完成作文,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最后学生在教师的评语下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检查和思考。然而在整个写作教学的流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关注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而不是关注自己在写作思维和技巧上真正存在的问题。这师对生的评价机制较为单一,往往导致学生更注重写作的成果,而不是写作的过程。因而“指导——写作——评价——修改”的写作教学模式并不能让学生自己真正地理解写作,或经历写作的美妙,而学生也没有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其中,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当前的写作教学中的问题,我国教育学者提出的“升格教学法”与西方教育者推崇的“过程教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教学中的 “升格训练”是指学生对原文进行多次修改,教师针对学生作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的档次。升格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修改作文的意识,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和能力,不断明确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升格训练既强调写作思维品质的提高,也重视写作技巧的提升,更关注学生个性的展现。
写作不是静止不动的创造性活动,好的文章大多是经过不断地修改、打磨而成的,比如《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战争与和平》修改达九十多次;《围城》修改内容涉及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上千处。可见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是提升作文水准的一个重要的过程。那么,怎样做好写作的升格训练呢?
写作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够只是一味地讲授,而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交流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更好地深入写作。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作为交流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让学生检阅自己的作文中的问题,在自省自查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错字和病句。在这样的指导模式下,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问题,这种自我审查的方式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重复犯错。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修改过程和修改结果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斟酌字句的使用方式,对比不同字句之间的差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学习,提升写作水平。
升格训练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问题的过程,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可以意识到不同写作方式之间的差别,并且发现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比升格前后的作文,指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不同以及升格的原因和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写作升格前后的文章打印、张贴,让学生仔细分析典型作文在升格前后的差异,包括题目、段落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明白自己写作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教师明确优秀作文的具体要求,比如说醒目的标题、吸引人的开篇;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构思、妙句、哲思、深情;让学生在互阅作文中, 发现问题,找到乐趣,分享亮点。这种深入交流和互批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且可以由人推己,分析自己语言和结构特点,加深印象。学生在经过交流之后要反思自己习作的问题,在别人批注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及时进行修改文句和调整、开拓思路。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升格训练是让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作文,对比升格前后的作文的区别,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归纳和总结,最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