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毅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办公室, 湖北 襄阳 441050)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对每个教职工来说,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履职尽责,做好每件具体的事情。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聚集。学校每一方面工作的成就,靠每个人去努力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如何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做好每件简单的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
“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看似极简洁、特别通俗的一句话,但体现的却是管理学中精细化管理的精神,是精细化管理具体到现实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具体要求。
精细化管理如果从理论渊源上讲,和其有紧密联系的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的“科学管理”、[1]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2]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并且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1]更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目前在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理念和文化。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发展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大学排行榜中,一段时间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排名都在发生着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档次的拉开?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科平台、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很大的方面决定了学校与学科之间的位置。但是我们要看到,处在同一方阵中的学校与学科,在学科平台与师资队伍,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等基本趋同的情况下,学校与学科的位置也发生着变化;不同方阵中的学校,层次相对低一点的向上冲入高一层次的学校与学科排名。可见,一所高校能否建成品牌,关键更在于精细化、高层次的管理,在于在管理过程中是不是能够“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这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使用者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使用者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校管理引入“精细化”概念,其本质就是要实现学校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对学校管理进行科学化的提升。所以高校的“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在于:“精”要求在管理工作重点突出,要根据实际确定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重点工作重点做,把握方向有的放矢,立竿见影显现效应;“细”要求在管理环节覆盖要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详尽完备,事事才能有章可循;“化”要求在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制度落实不靠行政能力的强迫,而是随风潜入夜般地潜移默化,真正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3]
高校是知识汇聚和创新的高地。高校的发展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来促进知识的汇聚和创新,使之成为培养社会创新人才的摇篮,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劳动者和智力支撑。高校的管理应该是精细化管理,并且这种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那么如何做到在管理的过程中体现精细化呢?笔者认为除了要提高思想认识、健全基本制度、增强执行力度等一些传统的途径外。需要强调的是在执行过程中要“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
所谓细节,就是不容易起眼的小节、小事,但却能影响全局的细微的易被忽略的物件或行为;所谓极致,就是最好、最佳、最高。“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就是要求做任何一件事,无论是完成的质量还是效率,都达到一个最好最佳最高的程度。小米集团总裁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说到,所谓极致,就是“把自己急死,把别人急疯”。“把自己急死”,就是说做事情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水平;“把别人急疯”,就是说做事情要做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伟大往往孕育在简单之中。凡事都有复杂与简单之分,复杂的事往往由各种简单的事组成。越是简单的事,就越难做好,因为越是简单的事就越容易被人忽视。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经说过:“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换句话说,所谓不简单,就是要持久地做好每件简单的事;所谓不平凡,就是要出色地做好每件平凡的事。其实,无论是每个人的认识还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只有从简单的事做起并出色完成,复杂的事来临才会应付自如。
古话说:“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导致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正是那些看似并不起眼的小事。只有当每件小事都做好、做到位,累积起来之后才能成就一件大事。如果说把学校比作一颗大树,没有树枝、绿叶等“细枝末节”的点缀,这棵树只能算是一个树干。诸多的“细枝末节”才能成就一颗完整的大树。然而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做事好高骛远,不求实际,不愿、不屑做小事、修细节,这样就如同修建了一栋空中楼阁,一旦风雨来袭,必定全面崩塌。拿学校后勤管理来说,无非就是吃、住、行等方面的小事,琐碎而重复,但如果因事小而形成“差不多”或者“走过场”思想,一旦出现食品安全危机的情况,就会直接导致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最终导致学校的整体形象受损。因此,细节是小事,更是大事。再小的事,出现纰漏都将变成大事并且最终影响大局。我们应当重视小事,注重细节,善于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把每项工作细化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量化、可操作、合标准的具体环节,落到实处。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要做大事,要做好一件事,应该从事之细节起步,把握细节,最终达到精通的目的。比如,高校各种会议交流活动很多,凡开会必然涉及到排席位牌的问题,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摆起来确实有大学问。与会人员越多,坐席就越容易混乱。哪个人坐哪里,其实都是经过一定考量和讲究的。有讲究的排列席位,一方面表现出对会议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工作态度的细致程度。仅仅是一个细节,有些人就可以做出独到之处,这就是精细。再如,作为高校教师不仅仅担负着授业解惑的重任,更加担负着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重担。“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自身的任何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认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被誉为中国精细化管理第一人的汪中曾讲:“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所以要重视细节、细中见精,只有在细致中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得精益求精。
关于细节,很多人都能做到,关键就是看愿不愿意做,看愿不愿意坚持去做。这里,其实就是一个态度问题和责任问题。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责任重于泰山。通俗地讲,就是每个人对自己分内的事、对自己承担的工作,要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把对工作的负责上升到自觉的层面,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自觉的要求。高校教职工,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将自身的责任意识摆在工作重心的第一位。拥有责任意识,即是拥有一份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拥有责任意识,才能在高校建设管理中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拥有责任意识,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责任意识,才能“在其位、谋其政”,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准则。细节源于态度,细节决定素质。强烈的责任感会引导人们以一种“恪尽职守”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中每个细节,从而倾心尽力的想做事、做好事、做成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端正作风、敢于担当,要求我们对所承担的工作不推诿、不妥协,勇于抓难、碰硬、治乱,直面矛盾,奋勇向前,以敢于担当的作风做好每个细节性的工作。林肯也曾讲“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更需要我们将这种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内化于每一个人,大兴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良好风气。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工作中的各个细节,提高每位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再更加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克服工作中的“松、软、拖”等现象,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个单位也好,一个人也好,理想、梦想的实现都需要有“今天”的积淀或铺垫,只有努力做好当下的事,“扫完今天的落叶”,才是明智而有意义的选择。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把握当下、着眼实际,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当前的事,防止眼高手低、华而不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做好每一件细小之事。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将简单的事做得不简单,将平凡变为不平凡。教育工作者就如同在田间耕耘的农人,需要的是对待每一颗“种子”的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让“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成为我们的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常态、一种责任意识、一种校园文化,全校上下凝心聚力,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保障和推进学校工作的新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个人都意识到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精细化管理重要性的时候,“精细”就不再仅仅只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而是一种体现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的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的老师,无论何时,都应该记住:品质是靠细节影响的,差异是靠细节显示的,成败是靠细节决定的。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
只有“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才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才有利于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整合,才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培育。所谓“高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将“把握细节,把简单做成极致”理念贯穿于高校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将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将促进高校跨越式的发展。
[1](美)F·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韩放,译.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2]苏伟伦.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张英杰.以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