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维会
把作文批改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宁维会
《语文课程标准》(七---九年级)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如果说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教学形式的外部呈现,那么作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化呈现。培养兴趣,乐于写作,体验写作的乐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借鉴、模仿范文,从词句的仿写到写法的运用,从材料的选取到感情的抒发,虽稚嫩,却是心血的结晶。教师对一篇篇作文,批阅反馈是必经的过程。采取师生相互批改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批改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在不断的实践中,通过巩固改进提高的过程,形成一套批改作文的步骤,会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具体做法是:
教师对每一次学生的作文,如果精批细改,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能够及时反馈,为了把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缩短反馈的时间,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习作进行整体浏览,时间大约在两小时,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把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归类,掌握这次作文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等级的作文,明确优劣在哪里?整体趋势和需要注意的方面。由于教师胸有成竹,就能根据作文实际规划流程,设计集体批阅的重点,对突出问题集中解决,对一般问题提醒注意和改进,为下一步学生批改打好基础。
每次的作文批改课,安排两节课时间。教师整体浏览后,把作文分发到各学习小组学生手中,采用随机分发的形式,避免自己批自己的情形。学生批改前,明确批改要求,有常规要求和本次具体要求,常规要求从字词入手,划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关注布局和结构,进行行批、眉批和总批;具体要求指这次作文的写作要求,从立意取材到写法,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具体进行批阅,如要求中“记叙中的细节描写”,就要看有没有细节描写,在文中的效果怎样,给予评点,留待在下一交流环节中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学习小组是班级学习中的最基本单元,每组一般有四到八个同学组成,可以由班级管理单位组成,也可以根据学习实际临时组成。每小组设负责人一名,组织本小组的学习和实施。小组成员对手中的作文在个人批改的基础上进行互议,按照优秀作文、特色作文、合格作文、不合格作文、抄袭作文进行分类,选取其中的一篇作文,小组展开评议,每个人有具体的任务,有负责字词修改的,有负责句子流畅通顺的,有从修辞角度欣赏的、有从谋篇布局关注的、有从立意写法评析的……从不同的点上进行评价使具体的一篇文章就从点到面做到了批阅和改动,这样,同学们知道了一篇文章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批改,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不成功作文的缺陷在哪里?久而久之,良好的作文批改习惯就养成了。
学习小组完成具体作文的探究合作后,把小组批改的成果展示在全班面前。这一环节,全部同学来评价和欣赏同学们推荐出来的作品。课堂组织可以由语文老师负责,也可以由同学们推举的代表负责组织,语文教师作为一名参与者分享他们的乐趣。学习小组推荐的作品由小组代表上台诵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记录,朗读完原文和评议后,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就会有许多合理而深刻的见解,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思维,形成一定的共识后,再让本文的作者谈写作的意图和感受,同学们情感上会产生一定的共鸣。这样的集体批阅,开始时数量较少,可能只有一到两篇,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的熟练,数量也就多了起来,可以达到五到六篇,经过尝试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怎样批改作文和欣赏其中的优美之处,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完成了作文的交流评议,并不意味着课堂的结束,作为课堂组织者和引导着的教师,应预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这一次的写作概况和评改进行小结。本次作文的评价分为整体评价和个体评价。首先,整体评价主要是针对本次作文要求,指出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有待改进,范文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今后的奋斗方向在哪里,重点进行哪方面的训练,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方面进行引导,指明发展的方向。个体评价就同学们的具体作文而言,对学生作文中的突出特点进行彰显,可以是精彩的一段,也可以是写法上的精巧和局部的亮点,教师点滴的肯定,都会激发同学们写作的欲望。其次,就每次作文批改进行小结,肯定做得好的方面,对表现好的学习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对表现不够积极的同学给予希望,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认识到批改作文积极交流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作文批改和反馈,是一个繁重和琐碎的工作,往往占去了语文教师的大部分时间,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同学们的参与,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如果我们改变思维,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充分相信学生,教师浏览、学生自主批阅、小组合作交流、班级展示相结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教师合理组织和引导,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缩短反馈的时间,又可以激发同学们写作的兴趣,在自我批阅和互相评议中感受成功的乐趣,逐步地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变成了一种感情不吐不快的最佳宣泄方式。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就会路越走越宽。
(宁维会甘肃省民乐县第四中学73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