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5年07(上)部分获奖作者感言
三等奖:《论布依戏舞台美术的审美意涵》
龚德全(贵州民族大学)
从艺术审美的视角观照民族民间戏剧,是我近几年的学术旨趣之一。此一学术理路,既表达了我对民间戏剧在当下生存境遇的一种关切,更深蕴着我对传统戏剧观念的诸多反思。长期以来,受传统戏曲艺术审美思维的影响与掣肘,我们习惯或倾向于将表演艺术的精致﹑华丽﹑圆熟作为艺术审美的标准,而以此为审美参照的结果,必然会粗暴地将民族民间戏剧艺术归入粗糙﹑幼稚之列,甚至会将其界定为毫无艺术性可言。
其实,如果跳出既往的艺术审美模式,我们会发现:与传统戏曲相比,民族民间戏剧的审美特征彰显沿循着一种比较独特的路径。由于此种艺术形式深深融入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与本民族﹑本地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民族性格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因而其审美特征亦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烘托而得以彰显。惟有真正懂得了艺术与生活交融﹑互渗之关系,才能深刻领会少数民族地区“无戏无年”的真正涵义,才能真正认可少数民族戏剧所具有的自主﹑独立的艺术价值。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仍然有相当部分学者难以接受观赏性戏剧以外的民族民间戏剧,此种观念所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导致了众多民族民间戏剧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处于自然﹑封闭﹑缓慢的发展状态中。看来,观念的改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拙文能够得到诸位评审专家的认可,深感荣幸,真心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于我,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对我学术旨趣与研究路径的一次肯定。
二等奖:《“文化改制”后的戏剧院团路向何方?》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非常感谢《戏剧之家》杂志举办的“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对于学者而言,这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是对所有获奖学者专业水平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我们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拙作《“文化改制”后的戏剧院团路向何方?》能够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并荣获二等奖,本人实感荣幸。近年来,戏剧院团的转企改制问题在文艺界引发较大争议。目前,虽然全国戏剧院团转企改制的阶段性任务已初步完成,但戏剧院团并没有走出困境,戏剧发展仍旧困难重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戏剧院团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戏剧该如何重振旗鼓,迎接挑战?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是所有戏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戏剧院团改制现状的分析和对现有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试图抛砖引玉,引发戏剧研究者与戏剧经营管理者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等奖:《武乡县南神山庙会音乐活动调查与思考》
杨丽琴(晋中学院)
我的论文《武乡县南神山庙会音乐活动调查与思考》能在贵刊“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如此殊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诚地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以及各位论文评审专家对本人文章的肯定与奖励。在论文调查期间,我得到了武乡县宗教局﹑南神山普济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亦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次获奖不仅激励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为更多追求学术的学者提供了平台。戏剧之家杂志社严谨认真的办刊态度﹑开放公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定会受到更多作者的肯定和支持,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三等奖:《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
邹荣学(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拙作《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获《戏剧之家》杂志2015年07(上)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三等奖,本人于欣喜之余,颇多感想。
古典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典戏曲名剧更是瑰宝中的奇珍。当前,时代文化的深层衍生﹑发展离不开对古典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深研﹑阐释与发扬。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艺术总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艺术的发展又一定是深根于民族文化的厚土之中的﹑不断吸纳时代新文化的养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要相互结合起来。如何及时地对创作实践的成果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拙作主要从文本改编上总结了《牡丹亭》的三个改编本的改编方式﹑成果,实际上还可以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总结,对创作﹑改编成果进行理论总结是重要而迫切的。
古典名剧的编导教学既要深研作品本身,又要钻研教学之法。如何更多地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来进行戏曲编导课的教学实践研究,这是本论文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我期待着能与专家﹑老师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以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与教学水平。
蒙誉多感,祝《戏剧之家》这一艺术的锦绣园开出更多﹑更绚丽的艺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