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我不停去做事的是好奇心和英雄主义情怀。文革开始时我才8岁,结束的时候我已经18岁。这10年我父亲一直是被关起来的,其间我母亲也被抓了4年,在我成长过程中,父母双双失踪有4年,加上先天患血友病,我就没机会去上学,所以我就没被中国式教育给圈住,思维比较活跃,一直保持一颗好奇心。我认字主要靠阅读,家里有很多书,都是姐姐和哥哥弄来的,我哪儿也去不了,就在家读书。我读的那些书,像《青春之歌》《牛虻》,都弥漫着强烈的英雄主义,这对我影响很深,所以我到现在都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
文革10年也教了我很多社会上的“术”。父母都被抓了,我只能跟着姥姥在亲戚家里住,寄人篱下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就得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会引起的后果。所以我从小就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周围的环境。求生存也好,求安定也好,我必须主观上付出很多努力。
由于受到文革所害,我最痛恨专制,痛恨以国家和集体的名义扼杀生命的价值。我做残友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平台,让弱势群体抱团,让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平等、有尊严地快乐生活。“平等”二字对我、对残友都太重要了,有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因为你们是残疾人的企业,才能拿那么多项目?我就告诉他们,我们是为央行服务,是为华为服务的,你认为它们会因为爱心就把关乎到企业命脉的项目交给我们吗?我们赢,是因为我们有极强的竞争力,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竞标拿的。千万别说什么自尊、自强、自立,我不自强,也不自立,我喜欢跟别人一起平等地去打天下。我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比别人高贵多少,我也不认为别人的生命就比我高贵多少,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谁都不能以集体和国家的名义去侵犯和压制它们。
央视采访我时,导演问我能不能谈谈我太太跳楼的事,我说能谈。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做残友了,我会好好跟我太太过,我不会以我做残友能服务更多的人,就忽视她的生命价值。我人生的钟摆本来应该是在集体和个人之间摆动的,结果我把它都停在集体上了,最后让她付出了生命代价,虽然这是抑郁症造成的,但她也不是天生抑郁,是跟我结婚之后得的,那就是我有问题,我对她的精神支持不到位。
因为痛恨专制和独裁,我基于民主为残友做了个顶层结构设计。我们有三个代表不同利益的板块,有从事生产的,有从事社会服务的,还有一个专门的基金会,分别具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职能,所有意见都由这三个组织的负责人代议,他们相互博弈,最后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就像在民主国家,议会吵架,社会才能平安。这种设计可以让残友变成百年老店。要不然的话,我郑卫宁执政的时候叫“郑卫宁时代“,其他人掌门的时候就叫其他的什么“时代”,这跟封建专制有什么区别?说起来改朝换代了,其实换汤不换药。
有人叫我们乌托邦,这没什么不好。乌托邦是社会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这个词现在被许多人曲解了。其实社会主义就是关注99%的人的利益。关注更多人的福祉,这有错吗? 残友是一个标准的社会企业。为什么?这是由它的基因决定的:第一,它是基金会控股,永远保持社会属性不变;第二,它的员工,绝大部分是残障人士,某些部门甚至是百分之百。与此同时,残友模式在各地的实训就业基地,更准确地讲是当地残友的,而不是残友的分公司,因为残友允诺各地的利润一分不拿走,留在当地支持可持续性发展。
不久前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与我们一些社会企业家有过一次高端对话,对中英社会企业的差别展开了讨论。在英国,从政府到社会,从精英阶层到老百姓,大家对社会企业都有一个认识:知道这个东西能帮到别人,帮到周围的环境,帮到自己居住的社区、所在的城市和自己所属的国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基于公民意识的认知,才有了英国社会企业的大发展,社会企业上交的贡献都是以百亿英镑来计算的。
而在中国,虽然大家都在喊社会企业,实际上在这方面的认识还很不成熟,与英国有很大差距。
那么政府、社会精英和百姓应该如何对待社会企业呢?政府一方面可以营造环境,培养社会企业家精神和公民意识。另外,在鼓励创业的时候,如果“创”的是社会企业,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更好的资源?
每一个公民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支持社会企业。比如你可以买公平贸易的咖啡,让种植咖啡的农民受益。
我个人信仰利他主义。在残友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秉持的就是稻盛和夫的利他主义,用这个观点来看残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残友。所有员工都能成为企业主人吗?企业能为所有员工和他们家人的福祉考虑吗?所有员工会因企业考虑他和家人的福祉而考虑企业的核心利益吗?残友证明:可以。
然而残友做得并不轻松,这么些年,可以说到现在,我们都是困兽犹斗。我们是一群掉在陷阱里的人,抓住一切机会往外爬,幸运的是,在这个爬的过程中企业没有倒,而且发展了。我们在艰苦的环境里长大,我们收支平衡,我们一片繁荣,我们去各地推自己的模式,很快乐。不过,任何人都别把自己的模式当成全世界唯一的模式,因为生命形态复杂,社会形态复杂。但起码残友这样的模式可以作为社会形态之一。
最后,我必须告诉许多想投身社会企业之路的人,这条路根本就不是鲜花和掌声铺就,仅有公益情怀和慈善激情是不够的,除非你有一份英雄主义的情怀和甘愿牺牲的精神,除非你像我一样理解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这段话:“人生是艰苦的。对于不甘于平庸俗鄙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