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玲
(蚌埠市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安徽蚌埠 233000)
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王学玲
(蚌埠市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安徽蚌埠 233000)
注意力集中是小学生学习进步的前提,是小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运用规律,正面鼓励,劳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多种有效方法和对策,转化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果。
威信 方法 过度 保护 限制
1.内部因素
1.1 生理因素
一是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二是躯体疾病。目前饮食过度的精细,使得孩子体内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导致贫血、营养不良,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
1.2 心理因素
1.2.1 对功课不感兴趣或青春期过多关注异性等,也有些小学生抽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往往从老师讲的某个地方开始延伸发散性联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1.2.2 学习动机不明确,没有目标,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也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2.外部因素
2.1 老师方面
2.1.1 威信不足。教师的言行不一,缺乏魄力,上课拖拉等都影响了教师的威信。
2.1.2 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仅仅起了一个接受器和记忆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2.1.3 不注意信息的反馈,监控乏力。作为教师必须具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个性的学生是掌控不了的。
2.2 家长方面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导致家长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儿童娇生惯养,自制力差。过度保护实际上等于代替儿童的注意,儿童的注意力就可能得不到迅速的发展。过度限制,则缩小了儿童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孩子注意的发展。另外,孩子注意力跟父母的言行有关系。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跟家长有关系,如孩子写作业,家长看电视、看球,家长的状态在运动之中,孩子就坐不住。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小学生正处在善于遐想的年龄,自己有许多美好的幻想或理想,有多方面的兴趣。有的学生什么都想学,想在多方面同时成功,四面出击,结果往往是失败。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自学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集中精力。小学生获得学习技能,就需要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这意味着把小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完全钻到里面去。通过注意力的功能及其规律的运用,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学习技能。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感官疲劳,注意力分散,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掌握好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同时,对于学生,有必要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耳听、眼看、口说、心想、手写。多种感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自然加强了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3.有利于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歧视差生。如仍按应试教育,只顾少数优生,那么多被歧视的差生听不懂,被冷落,注意力当然难集中,反而还要“捣乱”。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差生,而忽视了优生或中等生,这部分被忽视者,也难集中注意。所以“面向全体”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又非常重视“全面提高”。而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志向,正是注意力的最大动力。
1.运用正面鼓励,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当他们有注意力集中的行为,就加以赞扬和鼓励,因为注意力可以通过正强化而不断增加的。我们平时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其不专心的行为,很少对专心的行为做出反应,这就减少了正强化的作用。注意力有障碍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差,老师应放低对他们的要求,让他们也能经常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其自信心。
2.提倡劳逸结合,保护学生的注意力
前苏联一位心理学家曾说:疲劳是注意力最主要的敌人。无论是对新知识的教学或是复习旧知识,如果教师只是把书上的内容作简单重复,就会导致学生大脑疲劳。心理学家研究:连续学习的时间45—60分钟最好,大脑在进入学习后的10分钟左右达到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能持续25—45分钟,之后效率就下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担负起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责任,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休息,从而避免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保护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
3.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不拘一格,灵活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合作法”、“表演法”……亦可融各种方法于一堂。不过,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死搬硬套,应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扬弃、完善、优化,务求实效,切忌搞形式,玩花样,赶时髦。新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营造出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良好氛围。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的讲授必须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循序渐进、,把新内容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要善于捕捉三个“关键时期”,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通常有三个容易走神的“关键时期”。在每节课前,教师要提前一两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暗示学生马上就要上课了,学生会赶紧进入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上课开始,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的话语导入新课,尽快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当一节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再通过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从而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是小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群体,就决定了作为家长、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不断观察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种种表现,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应从唤醒,增强,保护,把握和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方面入手培养注意力能力,防止疲劳,养成注意的好习惯。从而转化注意力不集中问题,逐步培养小学生持续的有意注意,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