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015-02-27 08:10:04吴越
关键词:运球因材施教身体素质

吴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吴越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华研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因材施教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它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体育教学 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差异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

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体育基础、认识能力等各不相同,体育教学必须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根据教学总目标,按相关的因素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教学分组方法是按学生的性别或个子大小分组,然后再分别划分为若干小组。但各小组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基础不尽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这既影响教学进程,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差异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才具有激励性,才能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才能让每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以学生差异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时,教学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教材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学生,在这项教材中,他可能在这个组,在另一项教材中,他可能又分在另一组。分组的原则是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按素质、运动能力”分组、“按兴趣爱好自由结伴”分组等。按素质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实际情况,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为一组,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安排相应的教学程序,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不同水平起点上共同进步,各有提高。球类课,它的技术性较强,教师上课时,把运动能力强,四肢协调性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增加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把运动能力弱,协调性差的学生分为一组,降低教学难度,掌握基本动作,让他们感到通过认真练习自己也能掌握动作,增强信心。如篮球运球教学,运动能力强的学生,除基本运球动作外,增加转身运球、背后运球等难度动作,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到较高难度的动作,促进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满足学生心理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需要。能力弱的学生,采用直线运球等简单的教学方法,一是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球动作,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利用各人的自尊心使他们自觉、主动练习,掌握基本动作后,也能学习高难动作,同时也能让他们体验运动给他们带来的身心快乐。这种分组方法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如武术教学,几个要好的朋友一组,既有共同语言,又相互帮助、相互纠正、相互讨论。在这种环境中,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互帮互助风气较浓,有利于学生发挥内在的潜能,同学们都会感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心理需要,调动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练习效果显著,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2.因材施教制定学习目标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水平有了一定了解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就是说,在每节课中,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设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这样做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体育;也只有这样做才能让那些运动水平较好的学生,不过分地骄傲,让其感到学无止尽,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如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跳远内容,它也是锻炼标准达标内容之一。为了解决跳远教学的枯燥,教师可以根据场地情况以及学生体能的差异,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身体需求,同时也能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如设计“蛙跳”“自由跳”“助跑练习”“立定跳”几种练习交替进行,让学生自由发挥,不仅使体育能力好的同学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使体育能力弱的同学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方法如下:(1)把操场分为几段,一段蛙跳练习;一段助跑练习;一段自由跳练习;一段立定跳练习。(2)小组设定目标结伴进行。(3)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穿插各种动作。(4)要求所有动作都必须在跑跳中进行;练习前,教师讲解练习方法,提出要求。任务下达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实际情况进行练习,既解决了枯燥无味的机械运动,学生又进行了自主学习,没有了压抑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情况,随时用语言给予鼓励、点拨、纠正错误动作。

4.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人的能力有大小,身体素质又有强弱之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未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考试和评定体育课成绩模式单一,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体育基础好的、身体素质强的学生,不需要努力,轻易获得好成绩;体育基础差的、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即使刻苦练习,成绩仍然不理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教学中,除采用传统的考试评分外,还应增加平时"积极练习“评分方法,即我们平时说的态度分”。这样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认真练习,就无法获得优秀;身体素质差的,通过刻苦勤奋的练习,既能学会体育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又能获得良好的成绩。这种方法采用后,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好的学生会更精益求精,身体素质弱的学生也不因为自己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差,而对体育课程避之不及。但使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随时讲评、随时记录,以便期末评分有充分的依据,使评分合理公正。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方法,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对应的教学,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解决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克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吴宏健.新一轮体育课改革带来的困惑和误区[J].体育学刊,2005 (4):98-100

猜你喜欢
运球因材施教身体素质
完形填空一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我最喜欢的课
快乐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2 06:17:58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0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