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小学 杨情情 陈嵘
汉画像石“砸掉”吾心忧虑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小学 杨情情 陈嵘
小女近6岁,一直喜绘画,作为母亲,当然是纸呀笔呀颜料呀皆尽满足。于是,她颇受鼓舞,漫天漫地地创作。墙呀柜呀桌呀,到处贴放了她的作品。不用培养不用激发就有如此浓的绘画兴趣,求之不得呀!但又有些忧虑,原因是她画画总要将纸面涂得满满当当的才肯收手,哪怕于空白处填补上去的跟原来的内容毫不相干,也得硬生生地涂些什么。笔者教导谆谆,为她指出过好些次,说一幅画得专心于某一项内容,像这样啥都往上填很不好;苦口婆心予以“指导”,说画上是可以留下一片片空地的,这一片片空地能让人产生遐想,耐人寻味,使画更有趣味。但她终是不听,固执其意见依旧。转轻言细语地探问:“看这,美少女头顶上为啥有条鱼在游?”她的回答:“我就喜欢在这画条鱼呀。”如是多次,仍不见有悔改之意,真拿她没辙。总担心她的审美或是观察或是思维或是想象哪个方面出了问题,存有什么缺陷。遂遍翻儿童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均不得而知。最多用“涂鸦”一词来做解释,但对于儿童为何有个涂鸦期,涂鸦期为何要涂鸦,还是没闹明白。此事成为一个悬案搁了下来,只好于小女绘画时总在旁边叮嘱:“想好了再画,不要画成了再去添些不相干的内容。”说的不厌其烦地说着,画的依旧乱七八糟地画着。
偶借朋友一册李霖灿著《中国美术史稿》,不想竟将悬案给结了。此书《汉画像石之遐想》一章中,在介绍“专诸刺吴王图”时,李霖灿先生认为画面上的鸟与图画的主题不相干,这只鸟是“闲文也”。多出的这只鸟是因为汉代的艺术家还没有想到构图上“虚”的妙用,一见有空白就用飞鸟或鹭鸶游鱼等来填满空挡。那时艺人的心理有点“见与儿童邻”。我们常见儿童在绘画比赛中,一个个都是若不涂满誓不罢休的样子。在其后的章节中,李先生进一步指出:种族与个体在发生学上具有一致性。可不是,人类早期艺术如汉代画像石上不留空白的绘图方式在个体早期如我家小女身上也表现了出来。二者果真高度一致。哎呀,心中的那块石头该落地了,原来小女再正常不过了,思维也好情感也罢都好端端的,如成千上万的儿童一般。小女画画时,我们再没必要提醒她这提醒她那啦。
小女的事放下了,但另外的事又使我们沉重起来。笔者总在想:我和我们,或者正为师长,或者将为师长,我们该拿什么,怎样去教育、去评判我们的孩子呢?是像笔者先前一样的因想当然而杞人忧天?还是像笔者之后一样的弄个究竟而放心?王荣生先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指出:当今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着“想当然”现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我以为”式的,对教学法的选取是“我觉得”式的,总缺乏理据。又说吧,我们天天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可咱们自己读了几本呢?咱们自己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阅读方法的掌握等规律都不知,又何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呢?又怎么知道学生为什么喜欢这类书而不喜欢那类书呢?教历史的纪连海老师为了探索戒除学生网瘾的问题,花三年的时间刻苦钻研游戏编程知识。其开发游戏的能力,让上网成瘾的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受其影响,那原先迷恋游戏的学生,转而将精力投入到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能力上,再也不迷恋网络了。下此等的工夫,探个究竟,使一群群迷途羔羊得以知返,了却一桩心事。纪先生何其的执著!此种执著的精神教师本该有,但你有吗?我又有吗?
哪块“石头”又能“砸掉”吾心忧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