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荣青(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河南洛阳 471022)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探析
苗荣青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河南洛阳471022)
数学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学生分组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数学合作学习的特点,合理分组,积极创设新型师生关系,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效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合作学习是由教师设计教学、安排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的学习活动,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数学成绩、培养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数学合作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应当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
1.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学科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给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应对数学学科带来的学习压力和挑战,造成了学生因为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差异带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分化,使一些学困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数学合作学习就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因素和心理特点,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层、分组,制定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和评价体系,每个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使正确的思路和结果得到大家的肯定,不正确的思考和方法得到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表达、乐于合作的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学生成长规律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团队协作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初中生正处在生理的快速成长期、思想的可塑敏感期和心理的多变叛逆期,既希望得到班集体的关怀和师生的认可,又渴望独立,不愿意受到更多的要求和约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一项重要内容。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数学合作学习根据分组、分层情况,通过学习小组形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集体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特别是平时数学基础薄弱、成绩不理想、容易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的同学更能从中找到温暖和友谊,有利于形成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不断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合理分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因素,按照三个层次来进行划分。一是优秀生,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成绩优异,状态稳定;二是中等生,即数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够掌握常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学生,但缺乏“一题多解”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习效果一般;三是学困生,即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缺乏信心,不感兴趣,数学成绩落后。
2.有效分组。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若干个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设组长一名,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认真、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优秀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学习,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分组原则为:一是要把握学情与个性相结合。教师在全面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悉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情和个性相结合,保证小组的有效组建和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把握阶段性与流动性相结合。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教师要细心观察和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分组情况,通过分组的动态化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三是要把握合作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追求上进、勇于竞争是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心理,促进优良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1.积极创设新型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公正、民主、平等”的原则,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方,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的意向,感悟到学生的个性、要求和选择。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使师生成为探求知识、协同发展的伙伴,学生在学习中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己的才能,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2.全面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明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一要有明确的学习主题,这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二要有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学习团队,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三要有能够分层、可以分解的学习任务,这是合作学习的重点;四要积极开展有组织、高效率的交流,这是合作学习的途径;五要对学习成效进行总结和评估,这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3.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培养下逐步形成,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准确把握,思想上给予鼓励,方法上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要做好组织管理。组长作为小组的核心,其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组织成员开展讨论并能根据不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要学会倾听,善于讲解。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要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当别人的观点和方法优于自己时,要心怀感激,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4.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教师的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树立自信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以个人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小组合作达标和个人竞争达标的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教师的评价要遵循表扬和激励的原则来进行,通过正效应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发展,实现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健康成长,教师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进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1]赵可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初探[J].考试周刊,2013 (50).
[2]董笑尘.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J].学周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