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体现一个“实”字———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5-02-27 22:38:36史岳行
新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蝴蝶谷小羊课文

【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体现一个“实”字。上课形式、采用的手段和方法,是否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如何真正上出有效的语文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考和努力探索实践的。“实”,就是不卖弄技巧,不花里胡哨,不刻意去制造课堂的无谓热闹,而是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地启智,有效地组织学生质疑,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适度地进行知识的拓展,等等。

【案例】听一位老师教学《狼和小羊》,课文讲狼三次“找碴儿”,想吃小羊。在讲完狼第二次“找碴儿”后,老师画了小河的简笔画,让学生指指哪里是上游,哪里是下游?待学生弄明白后,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贴贴狼和小羊的位置(事先老师准备了狼和小羊的贴纸)。一位学生把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弄颠倒了,一位学生把羊贴得离狼很远,一位学生把羊贴得离狼很近。老师没有马上说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再读读课文,想想这样贴它们的位置是否正确?只一会儿,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学生仔细读课文后马上发现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小羊离狼不是很远,因为它们在说话;小羊也不是离狼很近,否则早被狼吃掉了……

【评析】这位老师让学生贴一贴、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这看似简单朴素的教学举措,却收到了多么奇妙的效果啊!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记得崔峦老师说过,我们有的老师上课过于卖力,问题很多,话很多,腔调很高,慷慨激昂,但学生并没有进入到学习的氛围当中。那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是啊,我也一直很困惑,现在的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才算好?我们最常听到的课,教师“花头”很多,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说,又是教材的整合,又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真是既“时尚又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眼花缭乱。但真正让学生能从语文课上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却很模糊,甚至忽略。学生都是自己在进行所谓的“感悟”,既没有得到老师很好的传授和指导,一篇课文学下来,也没有真正习得掌握或者提高多少语文素养。

以什么形式来上课?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新理念,真正上出有效的语文课?如何合理安排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课堂上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怎样进行知识的拓展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深入思考努力探索实践的。

我也时常想把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尽可能地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上体现出来,使自己的教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上课尽量使用各种现代化手段,课上竭尽全力用各种鼓励性的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到最后弄得自己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个内容也要讲,那个知识也不舍得放,这种新方法也想试,那种新手段也想尝,面面俱到,但学生却根本没有得到。少去追求那些时尚的“花头”,多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头看看传统的语文教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尽管形式简单朴素,但效果却相当不错。体现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并不要求我们去刻意追求“复杂与花头”,课堂教学的“简单与复杂”、“朴素与花头”是相对而言的,关键看怎样教才有“实效”。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我的体会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贵在体现一个“实”字。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一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切实朝着目标去完成。尽管不同学段、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多方面的,是相对复杂的系统,但其中必然有其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和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就是我们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目标和要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没有目标,谈不上效率;偏离目标,高耗低效。增强目标意识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行为受到应有的制约,不致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制订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最终达成学段目标和总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请看我教学《台湾的蝴蝶谷》的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希望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吗?(生齐答:是)这不难,现在小朋友就是“孙悟空”。请闭上眼睛,老师说“变”,小朋友都变成蝴蝶,好吗?(生齐答:好!)

师:1、2、3,变,现在小朋友都是蝴蝶啦!请小朋友争开眼睛一边读这句话(指大屏幕)一边做动作,老师看谁的动作最优美,声音最动听。(生边做动作边练读,师提示可以“飞”起来,再练读)

师:好,现在已经到了蝴蝶谷,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蝴蝶们,你们一路上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一路上我们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聚会。

师:(点击课件:“飞过、穿过、越过、赶到”4个词变色)是吗?为什么是“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而不是“飞过花丛、飞过树林”呢?

师:说得真好。再想想为什么是“越过小溪”而不是“飞过小溪”呢?

师:这几个词你们用得多好啊!你们为什么要“赶到”山谷里来呢?

生(迫不及待地):我们心里非常高兴,也非常着急。

师:非常着急,去干什么啊?

生:我们要去聚会。

师:吆,要去聚会!你们在聚会中,都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师:小蝴蝶们,你们现在已经欣赏了蝴蝶谷的美景,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聚会,高兴吗?(高兴)幸福吗?(幸福)能不能把高兴、幸福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由一个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内容或者学习任务不动声色地分解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或游戏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在上面《台湾的蝴蝶谷》的教学片段中,我特意安排了3项任务:一是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二是有感情地朗读;三是品味几个动词运用的准确性。我巧妙地将它们一一转化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任务:一是化身蝴蝶,边读边做动作,意在强化体验,读中悟情;二是借助采访,把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品味词语,从而使课堂活动紧扣教学任务。

二、整合目标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我们备课时每节课都备有重点难点,但很多老师往往到最后都忽略了,没有花大力气去帮助学生攻克这个难点,而是面面俱到,“突出教学重点”成了一句空话。其实,抓住学生难懂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切实指导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有的浅显易懂的内容,就用不着再花时间了。

如一位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第8课《看菊花》,课文里有一组词语:“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组词语是表示菊花数量多的,且数量是越来越多,三个词语的意思是各不相同的。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如何引导他们理解这一教学难点呢?这位老师出示了一组多媒体图片,第一幅是一片片的菊花,第二幅是一丛丛的菊花,第三幅是一片片的菊花。这样直观的图片,学生一目了然,难点迎刃而解。

再看另一位老师的教学,同样的问题,她请学生通过扮演菊花朗读来解决。“一朵朵”请个别学生来读,“一丛丛”请几个学生一起读,“一片片”请两个小组的学生来读。读完请学生想想,刚才我们怎么读的,这就是“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意思。学生读起来声音由轻渐重,理解更到位了。

同样的问题,他们教学的方法不同,一个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一个通过朴素的学生朗读的形式,但都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达到了一样的目的。

三、看目标是否全面达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切实提高

最后,要检验这节课是否成功,最简单的就是看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预期的目标是否都达成了。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切切实实地学会了,真真正正地掌握了。学生是否切实掌握了一些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没有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猜你喜欢
蝴蝶谷小羊课文
软萌小羊诞生记
这里有个蝴蝶谷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毛茸茸的小羊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蝴蝶谷
民族音乐(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狼和小羊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土耳其蝴蝶谷:未被玷污的净土
多角度展现蝴蝶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