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闻播音是有声语言传播中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政策性最强的一种语言传播方式,同时也对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播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解决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以期促进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播音技巧,为受众呈现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广播电视已成为我国普及程度最高的传播媒体之一,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通过采访、拍摄、编辑、配音等多个环节共同完成,能够将事物发展的过程形象、系统地向人们展现,而在节目的传播过程中,播音水平的好坏与新闻节目的收听收视率紧密相关。当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广播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的权力,而大家喜欢收听收看哪些节目往往与播音员的优秀播音技巧密切相关。因此,地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为了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受众的要求,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播音技巧,改进目前存在的不足。
1 地方广播电视台新闻播音中存在的问题
1.1 播音中有方言腔
目前,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常在新闻播报中使用一些带有当地风格的词语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会使新闻节目的受众面受到局限。这种效果仅局限于本地人,对于外地人来讲,浓重的方言腔不易理解,甚至听不懂,还会使这些人身处异地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产生孤独感,这是与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理念相背离的,应该予以纠正。
1.2 语言梗阻,意思不集中
为了能将新闻的专业性、客观性以及新鲜性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受众,广播电视新闻要求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适当控制情绪,以达到一种自然播报的状态。而要达到这种自然状态对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技巧和手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往往导致播音员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在新闻播报中产生紧张的情绪,进而影响了新闻播报的质量。紧张是人在重压之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这种情况更多地发生在一些刚入职的新人身上,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资深播音员出现紧张情绪也不无可能。
1.3 缺乏感染力
我国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播音员的普通话发音必须标准,咬字必须清晰,这是判断新闻播音员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但却导致了大量广播电视播音员盲目追求普通话的标准而忽略了文字的感情,播报过程中声音呆板、机械,缺乏感染力,将播音变成了读稿,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
1.4 重音杂乱,不能突出重点
新闻播音必须在表达体现技巧上对自身的思想表达方法有严格的要求,这也是新闻播报所特有的性质。但由于一些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没有从新闻内容角度出发,导致了新闻播音表达体现技巧没有达到要求,造成了混乱的停连情况的发生,播报过程中语调固定,过多地运用重音处理,无法达到语流中调值的要求。
1.5 基本功不扎实,随意性强,缺乏文字表述功底
基本功不扎实,文字表述功底缺乏常常导致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对语音和语法的不熟悉,用词比较粗糙,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基本文学知识掌握不牢固。新闻播报是一种线性传播,这要求播音员在节目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向受众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播音员播报时语言不精练,说话含糊,意思表达不清。
2 对策
2.1 解决新闻播音员语言梗阻的问题
新闻播音员发生语言梗阻的情况多是由于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使其产生了不良的情绪,而将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自然会影响播报的质量。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使播音员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尽量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在日常工作中,播音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当自身的素质提升了,在面对工作时,自然可以游刃有余了。当稿件数量较多时,播音员可以根据稿件的内容分出轻重缓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首先要播出的内容准备好,开好头对于播音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接下来的播音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把精神集中在播报的新闻中,不要总是想着还没有播出的稿件,这样有利于播音员有条不紊地把压力进行分解,从而缓解紧张的情绪。
2.2 强化播音用语的规范化
播音员在播音时,应尽量使用规范用语,降低差错率,发音要标准、清晰,除了一些特殊要求的节目外,都应该使用标准普通话播报,避免因字里行间夹杂着方言而使受众无法听明白播报的内容。另外,播音员在播报时应尽量减少具有浓烈书面色彩的词语,以免受众在收听收看节目时对播报内容产生歧义,还应尽量增加通俗易懂的短语或单句的使用,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
2.3 增强播音感染力
新闻播音员应该加强对新闻体裁的认识和理解,从提高自身素质方面着手,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与业务能力的学习,还要提高对社会、生活及家庭的热情度,这种态度虽然不是先天拥有的,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养成。播音员要能深刻感染到受众的内心,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与群众当中,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
(下转第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