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媛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薛 媛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31)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发展迅速,高校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一个比较热的话题。本文首先对新媒体做了简单的介绍,随后分析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接着重点分析了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实施策略方面的建议,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意义。
新媒体;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定义。传统的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诸如网络与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新媒体依靠数字和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与卫星等媒介和手机、电脑等终端,把信息或者娱乐服务传播给受用群众。新媒体利用的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与传统的四大媒体所依靠的技术不同,因此新媒体也会被生动地称为“第五媒体”。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训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把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下来,还可以使这些身上带有鲜明的国家民族文化烙印的高等知识分子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得大学生对自身、民族、社会具有应有的使命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以优秀的品质对待家人、工作、社会,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1]
(二)改善自身的人文素质价值观
高校尽职尽责对大学生进行相应人文素质教育,使这些大学生淡去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之心,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以足够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家人、工作负责,才能有足够的耐心与超强的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素质的提高与自身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三)培养自身开拓创新的精神
现在科学日新月异,不断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人类不断的开拓进取。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人文素质教育还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大学生进行创新不再是依靠自己的胡思乱想,而是根据相应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把自己的创造力现实化、实体化,变成社会所需的技术。[2]
(一)新媒体减轻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效果
新媒体因为其极强的穿透性与多样性,几乎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目前,新媒体的形式各式各样,从各大网站到微博,大家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这种信息传播工具,上面传载、显示着各种有益的或者劣质的信息。大学生作为接触这些传播工具最多的群体,每天都是这些新媒体的受众,每天的很多时间都会浸泡在这些信息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这些信息带来的影响。由于这些信息得不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大学生一时也会很难分辨其真伪,就会很容易产生跟风的现象,以至于对那些很劣质的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渐渐失去了对社会和团队的责任感,重视物质需求,而不讲究精神方面的提升,从而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导向效果。
(二)新媒体削减传统教育的优势
日益飞速发展的网络可以实现相互交流与信息获取,还有在网络中双方都是平等的。[3]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网络的使用者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价值观来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并且获取这些信息或者发布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给其他人,把自己以为正确的信息传播到网络上,实现信息的相互获取,甚至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平等”地谈话,不是跟以前那样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还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和自身的判断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样就会使得自己很容易获取一些不利于自身良好发展的信息,而且自己坚信不疑,不接受教育工作者传授的良好信息,反使之为错误的观点,长此以往削弱了传统教育的优势。
(三)新媒体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管控效果
现今,由于在网络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缺少具体的理论依据,没有充足的技术力量,还有某些相关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没有达标,以至于网络上相关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我国在这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也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这就使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得不到相应的遏制,使之有机可乘。而且一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相关的课程,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人文素质也就失去了帮助其在网络上和学校生活的强大助手。[4]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很难顺利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更加一步减弱了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管控效果。
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有效地遏制新媒体在信息方面的弊端,也可以很好地促进高校顺利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有文化底蕴的高科技综合性人才。
(一)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平台为教育建设服务
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和手机的一大使用群体,高校要利用这些新媒体的技术与终端,使之为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服务。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各种形象生动地吸引大学生眼球的有关于文化传播的信息平台,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一些网页或者网站,同时提升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论坛等校园网站的品质,使其向着有利于优秀有益信息的呈现与传播发展。还有在微信等通讯工具建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利用这些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民族文化传播等等人文素质教育。这样大学生在课堂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后,课下使用手机网络时,就会获取这些文化知识,让这样文化知识不再是课堂上老师一板一眼地教授,而是网络上各式各样以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们,提高他们对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在平时就可以受到文化的浸染,更加有效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5]
(二)建立合格的教育团队和网络监管团队
高校的教育者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者,他们的工作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成立一支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强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并且由于还需要网络上的监管,所以还要建立一支具有极强责任感的网络监管团队。教育工作者团队要有很深的人文素质底蕴,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格地文化传播等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结合新媒体,利用自己熟悉的新媒体形式对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与同学之间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加深他们的人文底蕴,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网络监管团队要明确自身的任务,积极配合教育团队的工作,积极监督网络信息的品质,有效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使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与法律法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套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离不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管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流程与细节。[6]网络之所以会传播某些不良的信息,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具体的权利与责任进行划分与规定,以至于出现了这种情况无法治理,越来越严重。建立有关于网络方面的管理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进行信息的交流没有人监督与管理,使得某些人会肆无忌惮地传播劣质信息,建立相关的举报机制,使得劣质信息和相关人员得到举报,可以一定程度上绿化网络环境。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和生活的方式,其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大学生生活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高校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会面临人文素质教育的导向效果被减轻、传统教育的优势被削减、人文素质教育的管控效果被减弱等问题。但是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遏制新媒体的缺点,通过组建合格的教育团队和网络监管团队,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就可以使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顺利有效地进行。然而高校怎样更加有效地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徐艳.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刍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23-125.
[2] 张宏斌.中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 孙建青.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 张佳.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D].东北石油大学,2013.
[5] 田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D].信阳师范学院,2015.
[6] 曹燕宁.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策略[D].苏州大学,2010.
G641
A
1674-8883(2015)23-0119-02
薛媛(1981—),女,吉林长春人,硕士,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