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瑞
忻州市农业种子管理站
在忻州市粮食种植结构中,除玉米外,小杂粮占有绝对的比重。 中国号称“世界小杂粮王国”,山西小杂粮产量占全国10%以上, 而忻州又是山西小杂粮的主产区。 在山西三大小杂粮主产区晋北、晋西北和晋东南中,忻州所占比例超过1/3。 品质上,忻州市以红芸豆为例的小杂粮深受欧盟、日本等国家及地区消费者青睐。
2014 年忻州小杂粮播种面积为233 万亩, 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4%。 忻州的小米、燕麦、绿豆、马铃薯等品种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红芸豆、甜糯玉米等品种更是忻州市出口创汇的主要粮食品种;黑小米等传统小杂粮优质品种多次参加国内各博览会,获得较高声誉,其特点为:
全省14 个县市区都有种植杂粮的习惯。忻州地处晋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地以旱地为主,气候特点是高寒、干旱少雨,但是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小杂粮的生长。 小杂粮品种多达几十种,以莜麦、谷子、绿豆、大豆、马铃薯等品种为主,占到杂粮产量的80%以上。
由于小杂粮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山区, 十年九旱,小杂粮的产量较低, 农民只能采取广种薄收的方式,产量低而不稳,部分神池地膜覆盖高产谷子亩产可达千斤以上,但全市谷子平均产量仅为400 多千克。 小杂粮产品除个别品种商品化率较高外,绝大部分是用于自己消费。
目前来看,忻州市小杂粮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由于传统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差,小杂粮生产仍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点多面广、产量低、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十分普遍。 加之小杂粮的生产、加 工、销售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区域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小杂粮中优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名牌产品比较匮 乏,传统名牌产品也存在加工能力、开发力度、宣传手段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小杂粮的发展后劲。 三是龙头企业在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不能形成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格局, 因此形成原粮销售比例较大,深加工、精加工不足、附加值较低。 四是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有一定规模的销售场地。 尽管企业和农民经纪人都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搞销售及面对全国的市场, 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销售场地,其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是有限的。
外向型农业是指一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借助于国际分工来实现再生产的农业。 推动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为创汇,它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有高辐射力、高增值力的农业经济。研究显示, 每出口1 万美元农产品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20个就业岗位,农产品出口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一条不可忽视的途径。 但就忻州市而言,农产品出口仍是农业的一个短板,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尚需进一步国际竞争优势转化。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以国际先进标准和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发展,这是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而且,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理应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从现状看, 忻州市对外向型农业的政策扶持还有待完善,品牌、 人才短缺还是影响农产品走出国门的重要障碍。显然,以“特色”作为标签的忻州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充分发挥地理、气候以及人文优势,建立晋西北特色杂粮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出口经济带,将忻州市农产品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进而推动全市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
集中力量,突出打造忻州红芸豆与忻州甜糯玉米两大特色出口外向型产业,依托红芸豆与甜糯玉米两驾马车,拓展国际市场,树立国际形象,形成良好声誉。 进而提高产品价格,增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通过两大产业的良好示范,辐射带动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逐渐转到优质高效的新型轨道上来。
以岢岚、五寨为中心的晋西北黄土高原旱地区及以代县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丘陵地区,打造主要以出口为目的的出口红芸豆产业带。
在忻、定、原、代的盆地平川区,以及五寨平川地区建设区域化布局的优势特色甜糯玉米产业经济带。在西部各县,打造以谷子、莜麦为主的小杂粮产业带。
产业支撑。 进一步完善产业化链条,扶植大型企业,培育具备直接出口资质的企业,自营出口保效益,加工出口增效益。提高商品附加值,主动走出去,配合杂粮“六个一”工程,全面推进忻州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壮大。
市场支撑。 主张内外兼修,一方面提高农业自身水平,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战略,主动需找市场,发掘商机,依据市场需要来调整自身,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要大力探索境外市场,忻州市除红芸豆远销欧美,甜糯玉米初涉日韩及我国港澳地区,其余产品均尚未发掘,潜力巨大。
技术支撑。 在各大产区推广良好技术规程《红芸豆优质高产种植规程》《甜糯玉米高产技术规程》,尚未建立规程的作物, 要整合现有种植经验和技术,广泛推广,务求高产高效。与此同时,追求高产也要不忘提质,积极引导“三品”认证,提高品质,达到出口标准,为忻州市农产品多元化大批量的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品牌支撑。红芸豆在国际市场上打造为“忻州红”这一品牌不遗余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甜糯玉米、特色瓜菜与小杂粮也要向在国际市场上忻州特色品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个品牌的树立过程固然艰辛,但是其回报也是十分可观的,因此,形成品牌效益,完善品牌支撑意义重大,前景辉煌。
政府引导。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引导农业发展向远看,传播并树立“走出去”理念,鼓励相关企业、合作社和经纪人将忻州市农产品推向国际这个大市场。
企业推动。企业要立足长远,放眼世界,被誉为杂粮之乡的忻州, 值得开发和推广的东西还有很多,企业要在特色产品优质化、 特殊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通过延伸产业链来赢得更大的利润,推动忻州市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合作社完善。 合作社在农产品由种到收,再到加工,最后走向市场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扭转之前农业专业合作社种类单一的状态,建立多元化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链条,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技专业合作社、销售专业合作社、甚至将来有专门负责出口信息整合和外事洽谈的专业合作社。通过完善的合作社体系,保证了农产品各个环节的安全,弥补了农户、企业、政府还有市场之间的空白,意义巨大。
农户支持。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上规模,必须走区域化专业化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种植村,打造一村一品。 这就必须要得到农户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要通过宣传,是农户了解到其所在区域的优势所在,通过示范带动,让广大农户见到切实的利益,获得农户支持,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区域化生产中来。
吸引“外资”。 随着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因素的影响,工业、商业反哺农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要解放思想,积极吸引外地、外行业的资金支持,出口农产品这一新贵将逐渐彰显其魅力。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相关便利政策,鼓励招商引资,为吸引“外资”大开绿灯,进而加快忻州市农业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外向型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