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英
巴林左旗农牧业局
辣椒含有辣椒素、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营养物质[1],深受人们喜爱。 近几年来,随着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辣椒病虫害逐年增加,难于防治,造成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经济损失惨重,目前辣椒病虫害防控问题已成为影响收益的关键。 在辣椒病虫害防控上,应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2],科学合理用药[3],保证防治安全有效。 在辣椒生产中,应该有的放矢的综合防控[4]。
选择抗病品种[5],偏辣的品种较抗病, 甜椒易感病, 如尖椒系列、金塔、铁板椒等抗性都较强。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控辣椒病害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也是从根本上防控辣椒病害的主要措施。
辣椒种子晾晒3~4 天[6]或70℃恒温处理3 天,再用50℃温水浸泡30 分钟或55℃温水浸泡15 分钟,再于20~30℃水中浸泡10~12 小时后,催芽播种。 还可用药剂浸种消毒: 如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分钟或40%福尔马林100 倍液浸泡10~15 分钟,可预防病毒病; 用l%硫酸铜浸种15 分钟或0.1%多菌灵浸泡30 分钟,可防治疫病和炭疽病;用50%的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是种子的0.3%,可防治软腐病和疮痂病。 药剂浸种后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
(1)喷洒福尔马林。 把床土先挖松,然后用30~50毫升/平方米福尔马林+3 升水喷洒床土,再覆膜密封苗床5 天,15 天后播种。
(2)配制苗床药土。70%代森锌与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以1:9 比例混合;或50%多菌灵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以1:1 比例混合;或75%百菌清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 用8~10 克/平方米药剂与15~30千克/平方米田园细土, 播种时1/3 药土铺床面,2/3覆盖种子。
7~8 月利用太阳能对土壤高温消毒7~10 天 (也可同时安装紫外灯,灭菌杀虫8 小时/天),必须扣棚消毒。再用硫磺粉2~3 千克/亩、敌敌畏0.25 千克/亩,拌上锯末分几处点燃, 对棚室密闭熏蒸消毒1 昼夜,同时给土壤消毒用0.5~1 千克/亩绿亨一号, 使用的农具也要放进棚室进行消毒,7 天后棚内无味时方可使用[7]。
通过至少3 年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与抗病性强的葱蒜类轮作最好[8];利用太阳光进行土壤消毒;提倡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套种栽培,嫁接栽培;施足基肥,增施钾肥,尽量避免偏施氮肥;培育无病壮苗,提高辣椒抗病性;清沟排水, 科学控水、灌水,保持通风透气,控制田间湿度;选择无病植株留种,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集中烧毁或深埋病株残体,通过中耕,带菌的表土被深埋,病原菌被杀死,就减少了初步浸染、控制了病害传播。
用色板、色膜驱避诱杀害虫。 如在田间铺设或悬挂银灰色膜,铺银灰色地膜5 千克/亩,或把银灰膜条(宽10~15 厘米) 悬挂于大棚四周, 间距10 厘米,可防治蚜虫;用20 厘米×40 厘米黄板涂一层机油,悬挂棚室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15 厘米,悬挂30~40块/亩,可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当黄板上粘满虫子时,再重涂一层;捕杀蓟马可用蓝色捕虫板。
在害虫多发期, 盆内放水和少量杀虫剂或洗衣粉, 把昆虫性诱剂诱芯悬挂于水面上方1~2 厘米处,放水盆3~4 个/亩,可诱杀大量前来寻偶的害虫。已商品化生产的性诱剂诱芯有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
根据害虫的趋光性,用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紫外线杀菌灯等进行诱杀。 如紫外线杀菌灯每天开灯10 分钟,可杀灭多种病菌,尤其在害虫发生高峰期防治效果更佳。
利用成虫补充营养的习性和对食物的优选趋性,在田间安置人工食源或种植蜜源植物进行诱杀。
用40 目防虫网把棚室通风口密封,阻止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烟青虫、棉铃虫等进入棚室。 在虫害高峰期之前,用防虫网覆盖大棚和温室。
防治蚜虫、 飞虱、 叶蝉等害虫可用七星瓢虫、蜘蛛、草蛉、捕食螨等捕食性天敌;防治温室白粉虱和菜青虫、棉铃虫等可分别用丽蚜小蜂和赤眼蜂寄生性天敌。
固氮菌、根瘤菌、芽抱杆菌[9]、小单抱菌、假单胞菌、放线菌[10]等都可防治辣椒病虫害。 如根瘤菌的菌丝可抑制病菌的繁殖和病原物的活性;芽抱杆菌可防治辣椒炭疽病;苏云金杆菌制剂可防治食心虫。
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00~250 倍液2%宁南霉素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150~200 倍液1%农抗武夷菌素防治;炭疽病、枯萎病用农抗120 进行防治;软腐病、 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可用3000~4000 倍液72%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或颗粒体病毒来防治。
蔬菜枝、蔓、叶、果等,对水捣烂取其滤液喷施或灌根,有防治虫害作用,防治效果大多在90%以上。如丝瓜原液+20 倍水喷施,防红蜘蛛、菜青虫、蚜虫及菜螟等;南瓜叶原液+2 倍水+少量皂液喷施,防治蚜虫;苦瓜叶原液+少量水+等量石灰水,灌根,可防地老虎。
麻石水电站于1970年6月开始动工建设,1971年9月截流,1972年底第1台机试运行发电,1973年5月正式投产。2号机和3号机分别于1976年4月和9月投产,建成时装机容量为1.0×105kW。后于2006年和2011年对3台机组进行技术改造后,装机容量为1.085×105kW,最大发电引用流量708.9m3/s,多年平均发电量 4.5361×108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4143h。
采取科学的用药方法,狠抓早防治,掌握药剂安全使用间隔期,采摘前半个月不能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药剂施用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辣椒主要病害有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生长期疫病、病毒病、炭疽病、软腐病、疮痂病、灰霉病、白粉病、叶斑病、日灼病等20 多种。
(1)疫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500 倍液75%的代森锰锌, 或600 倍液75%的百菌清、500 倍液64%的杀毒矾, 或500 倍液70%乙磷锰锌, 或800 倍液72%的杜邦克露,或800 倍液58%的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等,7~10 天喷1 次,共喷2~3 次。
(2)炭疽病防治。 发病初期,每亩可喷施1000 倍液的硫酸铜, 或800 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或600倍液75%的百菌清,或600 倍液70%的代森锰锌,或600 倍液65%的福美双,400 倍液77%可杀得,或400倍液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 天喷1 次,喷施2~3 次。
(3)病毒病防治。 发病初期,为了提高抗病性,叶面喷施5%黄豆粉或皂角粉钝化病毒, 或1000 倍液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或高锰酸钾;发病期,喷施300倍液5%的菌毒清,500 倍液1.5%的植病灵+1000 倍液绿芬威1 号;或300 倍液5%的菌毒清,500 倍液磷酸三钠,500 倍液20%的病毒A+黄腐盐; 或1000 倍液辣椒灵,叶面肥+500 倍液2.8%的克病灵。 7~10 天喷1 次,喷3~4 次。
(4)立枯病、猝倒病防治。 发病初期,用1000 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或800 倍液72%的克抗宁可湿性粉剂、或600 倍液72.2%的普力克水剂,或600 倍液70%的农哥, 或5%井岗霉素+用25 克勇壮+20 毫升3%的甲霜灵+15 千克水灌根。 7 天喷1 次, 喷2~3次。
(5)灰霉病防治。 用800 倍液的克霉灵或1000 倍液50%的速克灵防治。
(6)软腐病防治。可喷施200 毫克/千克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7~10 天喷1 次,共喷3~4 次。
(7)疮痂病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1:200 波尔多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4000 倍液,或500 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或400 倍液50%的琥胶肥酸铜,或500 倍液77%可杀得,7~10 天喷1 次,喷2~3 次。
(8)叶斑病防治。 出现病斑时,喷600 倍液2%的春雷霉素+4000 倍液72%的农用链霉素, 或4000 倍液的硫酸链霉素, 或4000~5000 倍液的新植霉素,或1000 倍液20%的叶枯唑, 或600 倍液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 天喷1 次,共2~3 次。
(9)白粉病防治。 发病前,保护叶片可喷27%高脂膜100 倍液;发病初期,喷1000 倍液40%的世高,或600 倍液62.5%的仙生,或500 倍液的小苏打防治。
(10)日灼病防治。 气温偏高时,可浇水、也可喷水降温;盛花期,喷1000 倍液的硫酸铜溶液,或50 千克40℃的温水+0.1 千克四硼酸钠喷植株;盛果期,喷l%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氯化钙溶液, 15 天喷l 次,喷2~3 次。 叶片正反面要全部喷施。
辣椒虫害主要有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烟青虫、白粉虱等10 多种。 现介绍在辣椒上危害较多的几种病虫害。
(1)蚜虫防治。 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 或25%阿克泰10000 倍液, 或1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1500 倍液,或2~3 克艾美乐+30~40 千克水喷施。 7 天喷1 次,喷2~3 次。
(2)螨类防治。 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2000 倍液或15%哒螨灵2000 倍液防治。
(3)棉铃虫防治。 发病初期,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或5%抑太保,或卡死克乳油1000 倍液,或Bt 乳剂250 倍液、 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 倍喷雾。
(4)白粉虱和斑潜蝇防治。 用1.8%阿维菌素乳油1800 倍,或2.5%菜蝇杀乳油1600 倍,或2.4%威力特微乳剂1500 倍喷雾防治, 若再配合20%异丙威或22%敌敌畏烟剂300 克/亩熏蒸,防效更好。
(5)烟青虫防治。 幼虫3 龄前喷施青虫菌粉、杀螟杆菌粉、7217 链孢霉、Bt 乳剂等生物制剂; 或未蛀果时喷有机磷、菊酯类混剂,(如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或40%菊杀乳油3000 倍液,或10%菊马乳油1500 倍液),喷2~3 次。
[1]李立凤.辣椒疫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源筛选[D].东北农业大学,2010,6.
[2]韩凤英,秦咏梅,国淑梅等.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1,2(2):23~25.
[3]刘秀培.无公害辣椒病虫草害控制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11):1170~1171.
[4]门晓云.无公害棚室辣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吉林蔬菜,2005,(1):31~32.
[5]胡雪兰.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西北园艺,2003,(3):53~36.
[6]何国梁,李东风,张友青等.棚室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蔬菜,2008,(10):10~19.
[7]刘水平,张兰英,高敏等.设施栽培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0,(6):217~218.
[8]赵丽红.辣椒无公害生产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2,(20):138.
[9]严占勇,肖崇刚,易龙等.防治辣椒疫病的芽抱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效果的测定[J].中国蔬菜,2005,(6):18~20.
[10]涂漩,薛泉宏,张宁燕.辣椒疫霉病生防放线菌筛选及其对辣椒根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6):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