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媒体融合的现状,对广播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探讨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撑和内容生产两大核心问题。区县广播电视台在生存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的严峻形势下,惟有迎难而上,积极融入时代潮流,才能站稳脚跟、守住阵地,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树立互联网思维,把作为内容生产的基础平台制播系统建设好,从而实现多任务集成,多平台分发,提升传播效率和影响力,为广播电视走向全媒体提供技术支持和内容支撑。
1 建设全媒体制播系统是应对挑战的基础
当前,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超乎想象的覆盖之势,吸引和分流了越来越多的主流传统媒体的受众,传统媒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促使其改变以往为了播出而制作的习惯,正朝着面向市场而制作转变、改变原来受众单一往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从以节目生产为核心向以用户需要为核心转变。而每一次的转型改变,其中的组织架构、技术系统等都会随之改变。技术系统不再是单纯提供运行维护保障,而是要有针对性的为新的全媒体模式服务。
2 区县电视台全媒体制播平台建设的建议思路
目前,我国电视台的全媒体建设大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全媒体建设投资巨大,除了考虑系统建设的构架、安全设置外,还要注重系统技术的前瞻性,毕竟制播系统的使用年限和时间较长,期间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新技术使用也会越来越普遍。
2.1 节目制播系统的定位
从磁带为载体的线性编辑模拟节目制播方式到今天基于以太网络架构的全数字节目制播系统,从原来单一的新闻传播到今天的多元传播,都为我国广播电视台进行全媒体的打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建议县级广播电视台采用高清编辑子系统,支持高标清节目编辑,支持模拟分量、高标清数字信号和文件格式上下载,支持广播级编码及其他主流编码,具有独立的新闻文稿、视频编辑、音频制作、审片等系统。
播出系统采用标清播出子系统,双通道播出方式,每个频道具有独立的主备播通道、双总控、双路由传输至当地网络公司。媒资系统采用的在线式存储,具备编目、检索、管理功能。随着高清节目素材的增加,今后逐步将媒资系统进行扩容,采用近线、离线存储方式。三大子系统采用分布式独立存储架构,基于千兆以太网实现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主系统开放性、各子系统独立性、故障可隔离性。依托制播系统平台,为适应将来新媒体发布需求,还可考虑增加互联网发布接口、片段新闻发布接口、预留有标清IPTV信号通道等,为今后全媒体信息发布埋下伏笔。
2.2 加快广播电视技术与全媒体技术的融合,抢占制高点
由于制播网络系统承担着电视台日常的节目制作和安全播出的重要任务,为各级领导所重视。因此,在系统建设中应十分注重系统的安全性,通常会建成一个封闭的内部系统,通过与外部系统的物理隔离,保证内部生产系统的安全性,从而忽略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人为切断了信息收集和发布的连贯性。
3 建立多渠道外来信息收集平台和多样化的信息发布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PC和移动终端的新技术、新应用曾出不穷。其中的很多应用大都可以与新闻生产业务相结合。通过实现内外网的互联互通,写稿、审片为主的新闻生产业务完全可以在以智能手机、Ipad等为代表的多媒体终端上完成。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应用软件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如果能在这些应用中增加电视台自己开发的插件,就可以实现用户报料、用户互动等功能。
因此可以思考建立多渠道外来信息收集平台、多样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将原本自闭的制播系统转向较为开放的系统;改变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尽量提高新闻素材在生产环节中的直通性,减少系统入口与出口之间的转码程序,提供不同信号制式,并逐步实现远程视频编辑、远程文字编辑、3G文件自动回传等功能,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的便捷性。
4 结语
全媒体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清晰,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不可回避的现实。直面生存压力,也要鼓足勇气和干劲,在全媒体建设处于重要的发展节点上,敢于挑战,抓住机遇,紧跟全媒体发展的步伐,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区县电视台自己的全媒体发展之路。